【亞太日報訊】外媒稱,在香港,周末的海港城總是熙熙攘攘。面對這樣的場景,談論經濟下滑似乎言過其實。但與2014年相比,這家購物中心的確安靜了不少。當時,內地遊客排長隊購買奢侈品,推動銷售額節節攀升,海港城的銷售額占到香港零售業銷售總額的近1/10。
據英國《金融時報》22日報道,近來香港零售業的數據令人失望。根據官方數據,隨著內地遊客尋求在首爾、東京和巴黎等地獲得新的消費體驗,今年2月,香港零售業銷售額同比下降了21%。剔除價格變化因素,這是1998年9月以來,香港零售業銷售額的最大同比跌幅。中國最大的珠寶連鎖品牌周大福5月稱,由于“大中華區消費情緒走低”,預計其利潤將下滑40%至50%。
報道稱,盡管香港運勢的迅速變化(2014年時,海港城還是全球每平方英尺銷售額最多的購物中心)不太可能在其他地方被完全複制,但它讓奢侈品業觀察人士意識到,中國對高端産品和體驗的興趣可以變化得多快。
分析人士認爲,有幾個因素導致中國人的消費習慣改變,包括彙率變化,但更重要的因素與習慣和品位的變化有關。
裏昂證券公司消費和博彩調查部主管阿倫·費希爾說:“奢侈品體驗不僅僅是購物體驗。香港有所有的奢侈品牌和一些快速消費品牌,但中檔價位的品牌並不豐富,而且博物館和文化活動也很有限。如果是去東京、首爾、巴黎或米蘭,選擇就會多得多。”
在彙率優勢的推動下,日本和韓國尤其受中國遊客青睐。根據裏昂證券公司的價格追蹤,12個月以前,(同一種)商品的價格在東京比在香港低大約20%,而以往的長期數據顯示,東京的價格平均比香港的價格高大約20%。但最近,日元對美元升值意味著,東京的價格將再次高于香港的價格,幅度最高可能達到10%左右。
報道稱,對奢侈品業來說,更重要的是,去年標志著中國遊客消費習慣的巨變。根據《金融時報》旗下投資研究服務部門“投資參考”的數據,自2013年該機構首次開展這項調查以來,中國遊客在海外住宿、餐飲和娛樂上的消費總和首次超過購物。中國遊客海外購物消費額同比平均下降了6.9%,在更富裕的遊客中,這個比例達到10%。分析人士認爲,其原因是旅遊經曆豐富的中國遊客眼光越來越高。瑞銀集團消費性産業專家斯潘塞·梁(音)說:“我第一次去巴黎時買了一套雨果博斯(Hugo Boss)的西裝,因爲我消費得起,而且這是我第一次去巴黎。現在我去巴黎就買些咖啡,不再買西裝了。”
梁先生認爲,近年來海外遊大幅攀升和受青睐品牌熱賣的原因是中國國內的消費需求長期受到抑制。多年來,中國人的財富不斷增加,但海外遊卻受到諸多限制。梁先生說:“我們還未看到其他地方有類似情況——如此強烈的需求受到抑制。對中國人來說,直到2012年許多國家開始爭相吸引中國遊客並放寬簽證限制之後,世界向中國人敞開大門的速度才大大提高。”
西方消費者消費習慣的改變也同樣出現在中國消費者身上,尤其是在時尚領域。年輕消費者對于自己上網尋找合適的品牌越來越感興趣,這種消費習慣甚至不需要旗艦店等實體店來拉動銷售額。
據報道,過去一年,全球奢侈品牌在中國消費者中的境遇各不相同。根據“投資參考”的《中國出境遊年度報告》,香奈兒(Chanel)的受歡迎程度提升,26%的受訪者購買了該品牌,較前一年的20%有所提升。其他的贏家包括蔻馳(Coach)、愛馬仕(Hermès)、古馳(Gucci),而迪奧(Dior)和阿瑪尼(Armani)則失去了一些市場份額。
奢侈品咨詢公司LBB亞洲的創始人奧德·布塞說,對較晚進入中國市場的奢侈品牌來說,“要在中國達到香奈兒或路易威登那樣的品牌知名度需要數年時間。”
報道稱,上述報告認爲,香奈兒的受歡迎程度提升主要得益于其大膽的降價戰略。香奈兒在中國內地以及包括香港在內的熱門海外市場下調了一些産品的價格,最大下調幅度達到20%。這樣做一方面是彌補因歐元對人民幣貶值而造成的差價,另一方面是爲打擊未經授權的零售商在“灰色市場”出售其産品。
報道稱,在定價和留住中國消費者等諸多挑戰中,最突出的挑戰之一就是無法跟上的變化速度,迎合中國人奢侈品品位的企業正在努力跟上步伐。雖然現在海港城已不再有排隊購買奢侈品的場面,但在去年著重提升整體購物體驗戰略的幫助下,這家購物中心仍獲得了比繁榮時期更高的收入和更高的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