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觀察| 亞采紐克"背影"難換烏克蘭"春天"

亞太日報

text

4月14日,烏克蘭新任總理格羅伊斯曼在首都基輔出席議會會議。新華社/美聯

文| 亞太日報特約記者郝薇薇

烏克蘭總理亞采紐克宣佈辭職之後,烏最高拉達(議會)14日批准了亞氏辭呈並通過了以現任議長格羅伊斯曼為首的新政府名單。

從眾人擁戴的“廣場革命英雄”到被迫“主動辭職”的“前總理”,亞采紐克的政治命運令人唏噓。

更令人唏噓的,或許是烏克蘭整個國家的命運。兩年多前,當“莫洛托夫”燃燒瓶在基輔獨立廣場上熊熊燃燒,一些人以為,這場以上百人性命為代價的“革命”將把烏克蘭帶進發展的明媚春天。

然而,兩年過去,現實卻是,腐敗依然叢生,寡頭依舊干政,而改革躑躅不前。烏克蘭戰略政治國際中心主任波德戈爾娜婭說,烏克蘭政治仍在打轉繞圈,原來的政治規則幾乎沒有改變。

烏克蘭前總理亞採紐克資料照片。新華社記者張帆攝

亞采紐克的辭職發生在與其不睦的總統波羅申科造訪華盛頓之後,這使得越來越多的分析家認為,亞氏已從西方金主眼中的烏克蘭總理“最佳人選”淪為棋盤上的“棄子”。

GDP從2013年1830億美元縮水至800億美元,物價從2013年幾乎零增長發展為2014年、2015年先後激增25%和43%,居民收入連年下降,本幣大幅貶值……的確,該有人為烏克蘭當下一切負責。於是,亞采紐克因為改革與反危機不力以及與寡頭們千絲萬縷的聯繫再次成為“最佳人選”。

如今,經過無數次幕後討價還價,波羅申科的“親密戰友”格羅伊斯曼終於順利成為亞采紐克的繼任者。新政府的“出爐”比預想的推遲了兩天,據說主要是因為執政聯盟中的波羅申科聯盟在部長職位分配上存在相當大內部分歧。這樣的“曲折”令不少人對新政府前景及其能否帶來真正的變革又丟掉了一些信心。

2016年4月14日,在烏克蘭首都基輔,烏新總理格羅伊斯曼(左)接受總統波羅申科的祝賀。新華社/美聯

“國家會因此(政府重組)變好嗎?”烏克蘭《日》報給出了否定的答案:“處於第一位的仍將是個人利益與集團利益,而不是國家利益……迄今為止,政治面孔的更替很少帶來改變。”

美國《紐約時報》將亞采紐克的離去視為“後獨立廣場時代”的烏克蘭陷入窘境的象徵。然而,讓這個國家更顯窘迫的是荷蘭選舉委員會12日公佈的一項諮詢性公投結果。61%的投票者對荷蘭批准歐盟與烏克蘭聯繫國協定說了“不”。荷蘭總理呂特的最新表態是,將與其他歐盟成員國討論修改聯繫國協定中的部分條款,如果努力受阻,將考慮拒絕批准這一協定。

2016年4月6日,在荷蘭海牙,荷蘭首相呂特參加諮詢性公投。 新華社/美聯

兩年多前,烏克蘭前總統亞努科維奇暫停簽署聯繫國協定的決定在這個國家引爆了“廣場革命”,當時一些人寄望這份協定將國家帶出經濟困頓,並為百姓帶來在歐盟國家的就業機會乃至像西歐人一樣的富足生活。

世事無常,烏克蘭似乎還是那個烏克蘭,而歐盟卻已不是那個歐盟。現在的歐盟,深陷難民危機與恐怖威脅自顧不暇,對烏克蘭已沒有當初的熱情。

2016年2月12日,烏克蘭國家近衛軍軍事人員在利沃夫州佐洛切夫斯克區靶場接受標準北約軍事訓練法訓練。 新華社/衛星社

道路決定命運,這句六字箴言道出了一個國家發展的真諦。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曾說,烏克蘭要繼續存在並蓬勃發展,必須成為東西方的橋樑,而不是一方與另一方對抗的前哨。兩年多前,在烏克蘭面臨發展困境的時刻,如果它能夠作出更加平衡的選擇,而不是走向“街頭革命”、一味向西的激進方向,如果它更願埋頭拉車、深耕改革,而不是幻想借助外力實現發達,也許,它早已春暖花開。

但歷史不會從頭再來。烏克蘭的春天,看起來仍遙遙無期。

責任編輯:李夢歌

作者簡介:

作者郝薇薇,新華社國際部評論室編輯,俄語出身,曾駐莫斯科。

APD觀察專欄作者均為資深新聞從業人員,長期從事國際報導,他們秉承亞太日報原創、獨家、深度、開放、聯動的理念,以獨特的視角評述當今國際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