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熟蛋返生孵小鸡”的研究论文成为网络热点,涉事的郑州市春霖职业培训学校和河南省春霖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据调查,上述两个机构法定代表人均为郭花平(又名郭萍),后期办公地点也完全一致。按照行政审批范围,这个机构还超范围经营和虚假宣传。专家指出,这些问题的存在表明监管出现了“真空地带”,应以内容识别为核心,不断织密监管体系,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的日常监管。
** “论文校长”头衔众多**
“魔法学校”人去楼空
熟鸡蛋可以返生,还能孵化出小鸡,如此违背科学常识的论文作者中竟然有学校校长,引舆论哗然。
郑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向记者展示了一份郭萍提供的“关于‘鸡蛋返生’实验情况说明”。郭萍表示,她是一名心理学爱好者,超常探索培训是她的个人爱好,她也曾参与过某知名高校“人感应技能研究”课题实验。
郭萍曾在某次“中国人体科学学术研讨会”上分享了她和学生利用水遁、火遁、木遁、土遁所做的“实验”,其中包括用遁术在空瓶中变出酒,用意念“拍摄出”孕妇腹中婴儿的性别。
学校的宣传海报显示,郭萍拥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河南省科技咨询专家、钱学森思想教育研究专家、国际华人超心理学华中分会会长、北京相对论研究会河南站站长等众多头衔。
在微信公众号“春霖全脑教育”上,记者看到春霖开设有“量子波动速读、超感知潜智能、灵感作文、大脑成像开发”等课程,培训对象涵盖3岁以上各个年龄段,包含中小学生等群体,有的课程费用达1.28万元。一沓盖着春霖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公章的收据显示,有的课程实际收费价格甚至达到16697元。
27日上午,记者来到郑州市江山商界写字楼,实地探访网友戏称的“魔法学校”,该学校占据5层的5个房间。同楼层的商户表示,过去来“春霖”上课的学员非常多。一位大厦保安告诉记者,有时候学员坐满屋子,“黑压压一片”。
目前,“春霖”已人去楼空,所有的门都上着锁。但走廊的墙壁上,还粘贴着“郑州市社会组织先进单位”等荣誉信息。28日晚,郑州市有关部门告诉记者,春霖职业培训学校已停业整顿,郭萍主动提出辞职。
两个“马甲”玩转“障眼法”
条块分割形成监管“真空”
据了解,春霖职业培训学校于2009年成立,2015年法定代表人变更为郭萍,系民办非企业单位,不以营利为目的。春霖教育科技有限公司2018年成立,经营范围包括咨询等,按照规定不能从事中小学生培训。
一些受访市民表示,在选择培训学校时,比起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家长更倾向于选择职业培训学校,“学校听起来更规范、更有信誉度”。
一位郑州职业教育培训机构负责人分析,作为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郭萍注册成立企业并不违反相关规定,但是如果郭萍通过各种手段包装、美化,以春霖职业培训学校的名号吸引学生,通过春霖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超范围培训赚取高额利润,两个“马甲”随时切换,玩起“障眼法”,就有违规之嫌了。
国务院办公厅2018年发布的《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明确了相关部门的监管职责:教育部门重点做好培训内容、培训行为等监管,人社部门重点做好职业培训机构未经批准面向中小学生开展培训的监管,市场监管部门重点做好广告宣传等方面的监管。这样一来就容易出现“监管真空地带”。
郑州市金水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书面回复记者称:“27日上午安排执法人员现场调查,该公司大门上锁,敲门无人应答,无法进入场所,拨打当事人在注册登记材料中预留的联系电话,无法联系到该企业负责人,我局已对其留置下达《询问通知书》,并依法将该公司列入经营异常目录。”
据调查,在实际宣传和具体运营过程中,春霖职业培训学校和春霖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经常混在一起,很多人难以分辨。
据悉,目前郑州市已成立有公安部门参与的联合工作组开展事件调查。
加强监管协调
探索以内容识别为核心的日常监管方法
对于一个经营范围为企业管理咨询的教育科技公司,从事脑力开发培训等超范围经营长达三年之久,暴露出相关部门存在监管缺失问题。
专家表示,春霖职业培训学校和春霖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名字的确很有迷惑性,增加了监管难度。有关部门各管各的一摊事儿,也没有将两个机构联系起来进行监管。
近年来,随着线下、线上两个培训市场蓬勃发展,监管难度日益增大。专家表示,面对监管新局面,过去重视行政审批、资质审核而轻视内容识别造成监管空转的弊端逐渐显现。
在新形势下,如何以内容识别为核心,构建一套科学的教育培训监管体系,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只有相关部门打破界限,相互补位,从内容监管出发,重拳整治乱象,才能满足学生和家长对教育培训多样化、个性化、高质量的需求。”河南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徐玉斌说。
记者手记
三部门“齐抓共管”
却成了“谁都不管”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冯大鹏
郭萍不仅是“魔法学校”郑州市春霖职业培训学校的校长,还是一家名为“河南省春霖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法人。
这一校一企两个机构在同一个地点注册、同一地点办公,郭萍则成了操弄“障眼法”逃避政府监管的“魔法师”。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教育部门重点做好培训内容、培训行为等监管;人社部门重点做好职业培训机构未经批准面向中小学生开展培训的监管;市场监管部门重点做好广告宣传等方面的监管。
然而,本该三部门“齐抓共管”的领域,却成了“谁都不管”的盲区。“三个和尚没水吃”式的监管最终导致了“魔法学校”“闪瞎”了公众的双眼。
记者分别走访了郑州市教育局、郑州市人社局、郑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均玩起了“甩锅大法”。
郑州市教育局表示,按照谁审批谁监管原则,郑州人社局负责监管春霖学校,郑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监管春霖公司,“教育局没有监管责任”。
郑州人社局表示,进行智力开发培训的费用是以春霖公司的名义收的,虚假宣传也该归市场监管部门负责。
郑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信用监管处负责人表示,根据属地原则,对郭萍公司行使具体监管是金水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的事儿,“我不可能天天盯着”。
郑州市金水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则书面回复记者称:“无法联系到该企业负责人,已依法将该公司列入经营异常目录。”
目前,春霖学校因发布虚假广告被责令停业整改,郭萍也已辞职。但是,停业整顿并不应是事件的终点,监管盲区仍需补足。
“画地为牢”必然造就漏网之鱼,“三个和尚没水吃”式监管当休矣。
(来源:界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