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期貨在港交易首日總成交415張

APD NEWS

text

人民幣期貨的成交價反映了在內地出口以及經濟都在下滑的情況下。 新華社發。

香港交易所17日推出美元兌人民幣(香港)的貨幣期貨交易,是全球首只人民幣可交收貨幣期貨合約,全日共成交415張闔約。香港經濟學家表示,對於一個新的期貨交易產品來說,推出首日即有415張成交,已是不俗表現。

首日交易的美元兌人民幣(香港)期貨的合約月份分別為:2012年10月、2012年11月、2012年12月、2013年1月、2013年3月、2013年6月及2013年9月。

在全部415張成交合約中,2012年10月期貨成交37張;2012年11月期貨成交64張;2012年12月期貨成交82張;2013年1月期貨成交10張;2013年3月期貨成交72張;2013年6月、9月期貨分別成交80張及70張。

中國銀行(香港)經濟研究處主管謝國樑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任何一種新的交易產品發展都需要時間配合,除了投資者需要時間慢慢熟悉,也要有實質的需求來配合。對於人民幣貨幣期貨產品來說,存在實質的需求,主要是要有時間讓投資者熟悉,因此,短期內成交量有限是正常現象。他認為,人民幣貨幣期貨首日推出就有415張闔約成交,已經是不錯的成績。

在成交價方面,2012年10月份期貨收市價為1美元兌6.3358元人民幣,與人民幣現貨匯價相比,略為貶值,而從2012年11月、12月以及2013年1月、3月的收市價來看,人民幣兌美元也呈現貶值的趨勢,其中,2012年11月期貨收市報1美元兌6.3539元人民幣;2012年12月期貨收市報1美元兌6.3665元人民幣;2013年1月期貨收市報1美元兌6.3768元人民幣;2013年3月期貨收市報1美元兌6.4元人民幣。

謝國樑表示,人民幣期貨的成交價反映了在內地出口以及經濟都在下滑的情況下,人民幣有貶值的壓力,不過,由於美國推出第三輪量化寬鬆措施,加大了美元的貶值壓力,預期市場將對人民幣匯價的走勢作出重新評估,人民幣匯價將會出現支持。

對於美元兌人民幣(香港)期貨市場發展,香港交易所交易科主管戴志堅表示,雖然港交所沒有就成交量或未平倉合約數目訂下任何目標,但相信人民幣貨幣期貨具有龐大發展潛力。

據了解,港交所的總體戰略是要提供多元化的人民幣相關產品,同時發展股票及股票相關衍生產品以外的業務,開拓定息產品、貨幣及商品業務,而推出美元兌人民幣貨幣期貨正是這項戰略的其中一個重點。港交所認為,該新產品有助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及香港進一步發展為人民幣離岸中心。

據介紹,美元兌人民幣(香港)期貨合約要求於合約到期時賣方繳付合約指定的美元金額,買方則支付以最後結算價計算的人民幣金額。期貨合約報價將以每美元兌人民幣計算,按金以人民幣計算。交易費及結算費亦以人民幣繳付。最後結算價以最後交易日上午11時15分財資市場公會公佈的美元兌人民幣(香港)即期匯率定盤價為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