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手記:也門撤僑牽動人心

新華社

text

【亞太日報訊】(新華社記者劉萬利 商英俠)當地時間3月30日14時許,中國海軍第19批護航編隊濰坊艦緩緩駛離也門荷臺達港口。護送撤僑隊伍的中國駐也門大使館武官劉永選和經濟商務參贊處參贊胡耀武揮手送別,心裏的一塊石頭終於落地。

449名中國公民穿越也門的紛飛戰火,毫發無傷地踏上回家之路。大家在心裏感慨祖國強大的同時,也為所有參與撤僑行動的人默默點讚。

一天前,首批122人從也門南部亞丁港撤出,經過近8個小時的高速航渡安全抵達位於非洲東部的吉布提。

至此,需要撤出的571名中國公民已全部安全撤離也門。

中國駐也門大使田琦說,此次撤僑行動時間特別緊。從沙特阿拉伯等國26日開始對也門胡塞武裝組織目標實施空襲到30日,在5天時間裏需要將分散在十幾個地區的中國在也公民集結起來並安全、高效、有序地完成撤離行動,其難度可想而知。

26日淩晨的第一次空襲結束後,記者走訪了中國援也醫療隊和援也國家大圖書館施工項目組。雖然大家對突如其來的空襲感到恐懼,為接下來的局勢發展而憂心,但每個人都堅守崗位,因為他們堅信危難時刻祖國會出手相救。

中國駐也門大使館迅速制定了撤僑方案。由於也門所有國際機場都在戰亂中受損,飛機無法起降,撤離也門的途徑只有一條——請求在亞丁灣執行護航任務的中國海軍護航編隊支援。

與此同時,所有分佈在也門各省的中國公民陸續向也門最主要的兩座城市——首都薩那市和南部亞丁市集結……

中國援也醫療隊塔伊茲分隊自3月初就生活在戰爭陰影下。什葉派胡塞武裝組織在塔伊茲省部署重兵,準備向100多公里外的亞丁市發起攻擊。該分隊原計劃26日撤到薩那市,但26日淩晨的空襲迫使他們改變了計劃。

“戰鬥機空襲在晚上發生,爆炸聲此起彼伏塔伊茲分隊隊長張新風說,“在這樣的情況下,從塔伊茲前往薩那的路上風險很大,在與使館溝通後,我們決定暫留在塔伊茲省,然後在30日直接前往更近的荷臺達港口。

張新風說,為了感謝醫療分隊所做的工作,分隊對口援助醫院的院長多方聯繫,派人護送分隊隊員到達荷臺達港口。

30日清晨,40多輛車停在中國援也國家大圖書館工地外準備出發。此時,迎接400多名同胞的濰坊艦已經抵達荷臺達港口外。

從薩那到荷臺達雖然只有230多公里,但山路崎嶇險峻。在也門政府軍裝甲車開道,所有沿途檢查站立即放行的情況下,車隊還是花了足足5個多小時才到達目的地。

沿途許多也門人見到中國車隊紛紛揮手致意。這條薩那至荷臺達的公路是中國援助也門的第一個大型基建項目,也是也門國內第一條公路,幾十年來一直是中也友誼的見證。

中午12時許,長達一公里的車隊陸續到達撤僑地點。大家剛下車,就看到軍艦緩緩停靠在荷臺達港口,艦上懸挂的標語“迎接親人回家讓所有人暖上心頭。

400多人有序地排隊、辦理出境手續,然後經過身份核實、安全檢查,陸續登上軍艦,前後持續了不到兩個小時。

登上軍艦後大家發現,由於床位有限,而撤離也門的人數眾多,濰坊艦從軍官到士兵主動讓出床位給撤離的同胞,很多官兵就睡在了艦船的通道上。

濰坊艦艦長張在歌說:“為了不辜負黨、國家和人民的期望,我們立足最困難、最複雜的情況,保障此次撤僑行動安全順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