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訊】(新華社記者袁原)美國和印度定於4月簽署《後勤保障協議》,由此結束一場長達12年的談判。專家認為,這一協議不僅有助於美國介入印度洋和南亞事務,也有助於美國建立全球戰略佈局中的“南亞支點”,對其重心東移的全球戰略佈局形成“空位補缺”。
協議簽署後,美印戰機、軍艦可互相使用對方的軍事基地、補給設施等,可共享後勤服務。兩國在互惠基礎上可通過“記賬”獲取對方除進攻性武器以外的軍事支持。美國戰機和軍艦在必要時可使用印度機場或港口,大大方便美國進出印度洋。
中國國防大學戰略研究室韓旭東教授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認為,美國下決心促成這一曠日持久的談判取得成果,反映出美國當前在印度洋地區更深層次戰略考量——美國希望把印度拉入其全球戰略佈局,讓印度扮演某種角色,服務於美國戰略重心東移的大思路。
過去幾十年,通過北約,美國控制大西洋和歐洲地區;借助約旦、科威特等國,美國繼續在中東發揮重要影響;近年來,借力日本、菲律賓和澳大利亞,美國加強了在西太平洋地區的軍事存在;近期,美國又以反恐為由在北非開闢反“伊斯蘭國”第二戰場。相對於在其他地區的戰略部署,美國在印度洋的軍事存在一直相對薄弱。美國在印度洋唯一的軍事基地位於英屬印度洋領地迪戈加西亞島,其租約也將在年內到期。
後勤保障協議的簽署可幫助美國“打通印度洋”,使美國在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戰略部署連成一體。韓旭東說,“目前,美國還沒有找到任何一個比印度更合適、能在南亞和印度洋地區發揮如此作用的國家……不排除美國將印度打造成為南亞和太平洋地區‘代理人’的可能性。”
事實上,自2001年阿富汗戰爭打響後,美印軍事合作就開始日益深化,印度在美國戰略佈局中的重要性直線上升。美國不僅取代俄羅斯成為印度軍火採購的最大來源,美國已成為印度舉行聯合軍演最頻繁的夥伴。
韓旭東認為,與印度加強軍事關聯,從全局看可填補美國的戰略空位,從區域看有利於美國在南亞地區打擊恐怖主義,甚至可以為美國從東側施壓伊朗做好戰略準備。
美印近期密切的軍事合作不僅體現在相對較“軟”的後勤保障方面,也直接表現在軍事技術、裝備、武器轉讓層面。就在上月,印度媒體稱,美國波音公司正考慮在印度生產F/A-18“超級大黃蜂”戰鬥機。
對此,軍事科學院軍事專家杜文龍認為,這款戰機的技術雖然對美國而言已經過時,但對印度仍有不小的吸引力。美國向印度開放這一過時技術不僅可獲得經濟利益,更可以“拴住”印度,使之服務於美國的全球戰略佈局和亞太再平衡戰略。
韓旭東指出,在印度洋周邊40多個國家中,印度海軍實力最強,擁有3個航母戰鬥群,兩艘核潛艇。印度希望借力印美軍事合作,進一步強化其在地區的軍事優勢。另外,印度還希望通過加強與美國的合作,在包括安理會“入常”在內的國際事務中獲得美國支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