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日报评论员 马尧
近日,关于印度欲生产F-35遇挫的消息引起广泛关注:不久前,印度报业托拉斯网站突然发布了一条颇为“惊悚”的消息。报道称,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似乎”已经提出将在印度本地生产专为印军需求“定制”的F-35隐形战机,甚至提及了将F-35战机的生产线向印度转移的可能性。印媒称,这项旨在转移“最先进战机”的生产技术的计划被贴上鲜明的“印度”和“独家”标签,将为印度国防工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这条消息一经发布,就受到了诸多印度媒体的追捧转发,一度在印度国内舆论中掀起了对印空军坐拥先进隐形战机愿景的热议。不过,在印度媒体和网友的“狂欢”尚未“尽兴”之际,作为无端遭遇谣诼的“苦主”——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就开始辟谣了。美国《防务新闻》网站在1月24日发布了题为《各位观众请冷静!没有向印度转移F-35生产线计划》的文章,委婉地表示印度媒体的撰稿人可能将洛马公司向印度转移F-16战机生产线的计划误认为是要转移F-35的生产线。在报道中,洛马公司的发言人声称有关在印度生产F-35的报道是存在讹误、不正确的。该公司在近期仅与印度商谈了有关F-16生产线转移的内容。
对于印度来说,生产F-35的障碍不仅仅来自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拒绝,笔者认为还有几个障碍使得印度的F-35之梦变得遥不可及。
首先是美国在技术转让领域对印度的戒备。美国向印度提供军火只是将其作为控制和拉拢印度的一种手段,更是强化对印度控制的手段。而印度一旦获得足够的军事技术,美国将认为这是危及到其自身利益的危险局面——毕竟这样一个盘踞在印度洋沿岸的地区霸权国家在地缘上对美国的海洋霸权地位还是有较大潜在威胁的,而这种威胁将随着军事能力的提高而增强。而通过技术专利的控制则可以避免这种局面出现。因此,在F-35项目上,美国政府不太可能在短期内开个口子。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拒绝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美国政府的意志。
其次是印度糟糕的军工底子。众所周知,印度在军工领域的口碑实在不是很好。不断受困于基础设施落后,人员素质低下,而且效率极其低下。其“光辉”战斗机项目和“阿琼”主战坦克项目已经成为国际军工界的笑柄。军用航空门槛高,因此成为了“重灾区”。据英国《简式防务周刊》网站报道,印度国防部长帕里卡尔在国会表示,印度空军的第一主力战机苏-30MKI战斗机群正饱受“经常性的引擎空中熄火和发动机故障”的困扰,实际运用水平很差,目前只有一半的飞机可飞。新机型如此,老旧机型更不用说。而前文提到的印度斯坦航空糟糕的维护保养水平使印度空军的形势雪上加霜:该公司1992-2004年间组装大修飞机33架,其中29架坠毁,这种损失比率实在是高得不同寻常,也是一项其它公司难以望其项背的世界纪录。这种状况显然与印度不断膨胀的野心不相称,因此印度自上世纪后期就开始试图改变这一窘境,只可惜实力不济,效果不彰。
此外,民族性格也是使印度无法生产出F-35的重要障碍。这也许是文化不顺应带来的冲突:对于文化个性不顺应的产业,人们总有着一种痛苦。对精密制造业,德国人是信奉的;日本人是喜欢的;印度人则是痛苦的,觉得根本就没有必要。军用航空是高精尖制造业的代表,而大大咧咧且喜欢夸夸其谈而动手能力低下的印度人明显不是适合这个行业的优秀选手。
对于印度来说,邻国中国已经开始列装歼-20,而巴基斯坦也开始寻求装备隐形战斗机,为保证其空中优势(也许说成地区扩张更合适),必须引进下一代战机。其媒体一厢情愿报道印度引进F-35生产线显示出印度的迫切性。而印度在下一代战机项目上继与俄罗斯合作闹翻之后又遭受上述挫折,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然而,从地区和平与稳定的角度来说,也许未必是个坏消息。
作者简介:
马尧,亚太智库研究员,复旦大学一带一路与全球治理研究院战略与国际安全研究所研究员,国际关系专业博士,著名时事及军事评论员,从事地缘政治思想和军事装备及战略战役战术理论研究,澎湃防务军事顾问。
“亚太军情观察”作者均为资深军事记者和评论员,专栏紧扣全球军事热点和动态,为读者解析大国国防政策、地缘军事动向、国际军事技术、新型武器装备以及军事战略思想等。
(来源:亚太日报)
【相关链接】
亚太军情观察 | 土耳其T129武装直升机初试库尔德,中国防空导弹或与其争锋
亚太军情观察 | 放下身段--美国国防部发布《2017年度航行自由报告》
亚太军情观察 | 印俄关于S-400采购谈判为何陷入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