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週一星 | 鬼才導演蒂姆•伯頓的“異想世界”

亞太日報

text

【亞太日報記者錢雯秋 綜合報道】《蝙蝠俠》、《查理的巧克力工廠》、《剪刀手愛德華》、《愛麗絲夢遊仙境》……這些耳熟能詳的電影都出自同一人之手——導演蒂姆•伯頓(港譯:添布頓)。看過電影的人大都為他的魔幻“腦洞”所折服。11月,“蒂姆•伯頓異想世界”巡迴展首次登陸香港,向大家展示這位“怪叔叔”的神秘世界。

本次香港站的展覽將持續八十天,展期從11月5日起至明年1月23日。展出作品500多件,除了有他的親筆素描、繪畫、相片、音樂視頻片外,還有真實比例的木偶、雕塑裝置。

2009年,蒂姆•伯頓個人回顧展在紐約博物館舉行,超810,500位參觀者,創下博物館觀展人數第三的歷史。之後在墨爾本、多倫多、洛杉磯、巴黎、首爾及上海進行展出,全都火爆至極。巡迴展在每個城市都會創造獨特的設計,讓觀眾能有耳目一新的體驗。

2010年在墨爾本。 資料圖片

2013年在首爾。 資料圖片

上海站的展廳入口。 資料圖片

有別於一般的展覽,“蒂姆•伯頓異想世界”在展出作品的同時,更注重觀眾的觀感體驗。通過多媒體的現場設計,讓觀眾能貼切地體會他的異想空間。此次香港站展覽分成9大展區,包括Around the world(隨想漫遊)、The Carnivalesque(諷刺嘉年華)、Figurative Works: Men, Women or Creatures?(奇幻想像: 非男非女也非怪?)、Film Characters(經典電影角色)、Holidays(節日懷想)、Influences(回到最初)、The Misunderstood Outcasts(為世不容的傳奇)、Polaroids(寶麗萊珍藏)和Unrealized Projects(未圓的壯志)。每個展區的設計都將蒂姆•伯頓的意念及主題轉化成神秘迷離的空間,讓觀眾能逐步剖折他的異想空間及探索他無限的幻想。

11月3日,蒂姆•伯頓親臨香港站展覽現場,為此次活動宣傳造勢。 資料圖片

蒂姆•伯頓總是被稱為“鬼才導演”,大家說他的風格哥特、黑暗、詭異。但其實只要看過他最經典的幾部電影就會發現,他近乎咆哮着在歌頌這個不太完美的世界。

蒂姆•伯頓生長在美國郊外一個普通卻怪異的家庭中。幼年時,他的房間被父母莫名地釘上了很多木板,只剩下兩條細縫,讓他可以看到外面的世界。後來,蒂姆•伯頓從加利福尼亞藝術學院畢業,在得到迪斯尼公司贊助給年輕動畫人的一筆獎學金後,正式開始學習和從事動畫工作。

年輕時的伯頓。 資料圖片

最初,蒂姆•伯頓為迪斯尼公司的《狐狸與獵犬》之類的主流電視動畫片工作。1981年他執導了第一部卡通短片《文森特》,之後又以第二導演的身份參加了劇情短片《小科學怪人》的拍攝。這一系列在影視界的逐步嘗試培養了他的信心和能力。在這幾部神怪題材影片中,蒂姆•伯頓把他之前所學和他天馬行空的異想做了初步的發揮,片中呈現出的綺麗影像也引起了好萊塢業界的注意,“好萊塢鬼才”之稱不脛而走。

電影《蝙蝠俠》劇照。 資料圖片

此後,蒂姆•伯頓在一部又一部的電影里打造自己的黑暗帝國,連續執導了幾部賣座影片。1989年的《蝙蝠俠》為新一代影迷再現和重新詮譯了神秘的超級英雄形象,是華納公司影史上票房收入最高的一部影片。

而《剪刀手愛德華》這部電影可以說是他作品中影響最大的一部,也是最個人的一部,因為電影的背景放在了他的家鄉伯班克。當蒂姆•伯頓還只是個少年的時候,他在上學無聊時隨手畫了一個用剪刀和刀子作為手的人物。“我還是少年時就有了這個想法,”他說道:“愛德華在我腦海中很久了。”多年以後,由這個人物擴展出來的電影故事取得了票房和口碑的雙成功。影片雖然是講述一個不容人世的愛情故事,但蒂姆•伯頓卻用他擅長的獨特視角、聲光構圖以及特技畫面使影片打動人心。蒂姆•伯頓似乎也開始從只炫耀的畫面效果向重視人物心理活動和道德轉變,愛德華在片中的內心活動過程就是最好的例證。

左圖為伯頓畫的《剪刀手愛德華》草圖,右圖為約翰尼•德普在電影中的造型。 資料圖片

電影《剪刀手愛德華》是伯頓首次與性格演員約翰尼•德普合作。提起德普,伯頓用“二十年如一日”來形容他們之間的關係。從《剪刀手愛德華》開始,之後他們在《艾德•伍德》、《斷頭谷》、《殭屍新娘》、《查理和巧克力工廠》、《理髮師托德》、《愛麗絲夢遊仙境》里都有着天衣無縫的合作經歷,是為影迷津津樂道的完美組合。“我們保持着新鮮感,每個角色都不同,所以我們二十年如一日,我們兩個藝術家的碰撞始終都像第一次!”伯頓說道。

在日本東京舉行的《黑影》首映式上,該片主演約翰尼•德普和導演蒂姆•伯頓正在和影迷打招呼。 資料圖片

蒂姆•伯頓是好萊塢另類天才,其作品怪誕不羈,卻有着讓人着迷的魔力。華麗而頹廢的哥特風格是這位鬼才最被人稱道的特點。依仗着誇張的色彩、古靈精怪的人物、風格迥異的服飾,伯頓作品一次次打動觀眾的心,觸及人們的淚點。

電影《愛麗絲夢遊仙境》劇照。 資料圖片

在一個正常人努力區分幻想和現實的世界裡,蒂姆•伯頓卻有意混淆兩者的界限。“我用我的幻想來解決我現實世界中的問題。就像愛麗絲一樣,碰到現實的困難就掉進兔子洞里。”一部部看似離奇夢幻的電影,其實都是伯頓內心中一個個真實的故事。

蒂姆•伯頓正在擺弄展品。 資料圖片

(亞太日報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