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永年:裁決不能改變現實 南海問題應重回“原點”

參考消息

text

【亞太日報訊】新媒稱,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說,南海仲裁案的裁決並不能改變任何現實,當下情況是回到一個“較新、較高的原點”。他認為,中國經過這幾年的島礁建設之後已掌握主動權,應該重新回到鄧小平當年提出的“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路徑。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7月19日報導,鄭永年18日在南海問題與區域合作發展高端智庫學術研討會上發表主旨演講時作此表示。他之後接受媒體訪問時也樂觀評估稱,仲裁案將對中國與東盟的整體關係產生積極影響,因為各國對南海問題的意識已大為提高,將把南海議題當作重要的政策議程來處理。

他說:“中國不要讓南海問題挾持它與東盟之間的整體關係。我很有信心,中國和東盟的關係還是朝好的方向發展。”

報道稱,這次研討會的主辦方是中國社科院中國邊疆研究所,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研究院中國項目組為支援單位。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原主任趙啟正和鄭永年在會上發表主旨演講。會議也邀請了新加坡和本區域其他國家的學者參與。

鄭永年認為,南海問題是一個政治問題,不是法律問題。過去的經驗顯示,在涉及國家沒有政治意願的情況下,法律無法有效解決國際爭端,很多政治協定最終都通過談判方式達成共識。而且,南海爭端歷史久遠,難以通過當代國際法律解決,多年複雜的地緣政治對法官也是巨大挑戰。

報道稱,鄭永年將南海問題形容為“當代地緣政治變動的產物”,主要源於三大因素:美國的相對衰弱、日本的國家正常化以及中國的崛起。

他認為,如果美國能夠保持中立,它可以在中國和東盟國家之間扮演很好的角色;但如果相反,美國通過加強與同盟合作重返亞洲,將失去很好的調整機會。

但他也樂觀判斷,南海未來大致穩定,因為中國有能力避免大規模衝突,不讓南海變成另一個中東,他也堅信中國和美國不會因為南海議題而動武。

鄭永年認為,經過這幾年的島礁建設,中國已經佔據主動地位,應回到“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道路。

他呼籲中國把南海建設成為和平之海,例如提供區域公共服務、開展漁業協定談判、共同保護海洋環境等。

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邊疆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李國強認為,海峽兩岸在南中國海問題上有合作空間,但現在“變得越來越困難”,最大障礙是政治問題。

報道稱,李國強18日在研討會結束後接受媒體採訪時說,兩岸學者之間都有很多共識,希望推動兩岸在南中國海議題的低敏感領域進行事務性合作,例如海上搜救和漁業合作等。但他坦承,這方面一直是“大陸熱,臺灣冷”,不是臺灣方面不願意和大陸進行合作,而是臺灣受到外界的約束太多,尤其是臺灣內部的政治形態造成制約性因素。

當媒體問及中國既然是《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締約國,為何不接受仲裁庭判決,李國強稱,菲律賓提的15條訴求,每一條都超出仲裁庭所能夠管轄的範圍。

他說:“菲律賓提的表面上都是《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解釋和使用的問題,但繞來繞去,根本上還是南海的島嶼主權歸屬和海域劃界。”在中國看來,南中國海仲裁案不是法律問題,而是政治問題,仲裁庭解決不了政治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