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訊】被業界早已唱衰多時的蘋果2016年財年第二季財報終於出爐,本財季蘋果沒能上演財報魔法,反而是迎來了iPhone 銷量九年來的首次下跌,蘋果營收十三年來的首次下滑。財報數據顯示:蘋果第二財季營收為505.57億美元,同比下滑13%;淨利潤為105.16億美元,同比下滑22%,而作為蘋果財報支柱的iPhone,第二財季銷量為5119萬台,實現營收328.57億美元,但同比則下滑18%,環比更是下滑36%。
此番難看業績背後的原因既有iPhone6S的尷尬地位(作為小年產品,功能升級對於消費者而言尚不夠吸引力,但卻夾在了釋放大屏需求的iPhone 6和即將推出的iPhone7之間,讓消費者持幣觀望),亦有競爭對手的強勁勢頭(三星Galaxy S7系列在全球高端市場大受好評,叫好叫座;國產智能手機廠商華為、OPPO、vivo、小米在國內市場中端截流)和高端市場趨近飽和以及全球經濟環境疲軟和美元走強等諸多因素的影響。
而若將此份財報在結合蘋果上一財季的財報數據以及其對下一財季的展望綜合來看,我們似乎可以看到:步入2016財年以來,蘋果的高速發展引擎似乎已經踩住了剎車,或許在此後的更多時間裡,蘋果財報展現給大家的數據更可能是趨於平緩甚至是略微下滑狀態。蘋果在這個本應四十不惑的年紀遭遇了中年“危機”。
而面對危機,蘋果又該采取那些策略來解決危機,穩定拯救自己的業績表現,實現平穩過渡呢?結合蘋果的已有動作和當前業界勢態,個人認為:加速新技術的釋放;豐富產品線;調整產品發布的時間策略;提升產品的性價比等六種策略都可供蘋果選擇或混合使用。
一、產品創新,加速新技術的釋放
雖然老生常談,但是無論從何種角度來說,產品創新都是一家公司保持活力的根本。而從當前的勢態來看,蘋果在此後極有可能會打破現有產品功能更新節奏,縮短技術生命周期,加速先進技術的釋放,增進產品功能更迭。
眾所周知,蘋果在非關鍵技術上,相對於安卓陣營大躍進的功能更迭,蘋果在產品上對新功能的追逐、更迭一直保持著良好節奏,甚至可以說蘋果在功能更迭上落後安卓幾個周期。在此前諸如大屏、光學防抖、2.5D弧面玻璃,而如今諸如快充技術、Tpye—C,雙卡雙待以及電池容量和運行內存等等均可見一斑。
此前蘋果之所以能夠得這些技術保持慢速跟進,其底氣則是在於此前蘋果產品所具備的絕對領先優勢。但隨著業界整體進步和行業瓶頸期的到來,蘋果產品此前所具備的大幅領先優勢已經不復存在,安卓陣營的產品與之差距已經大幅縮小,甚至部分產品還有超越之勢。
在此現實之前,蘋果擠牙膏式的產品升級策略顯然不能奏效了,蘋果需要再次釋放新技術,擴大相對優勢,以穩固、吸納、收割消費者。而從當前的傳聞來看,在iPhone7上,蘋果就既有可能用上雙攝像頭、無線充電、取消3.5mm耳機、三防功能以及更新外觀和更薄機身等一些列升級。
二、豐富已有產品線
一套良好的產品組合策略對於銷量的增益無需多言。三星以及國產通過高端低產品線和多機型的全面覆蓋,在銷量上業績喜人。而蘋果在此前所選擇的策略則一直是單品機型的高端精品化策略。他讓蘋果站在了食物鏈的頂端,但是高端市場畢竟容量有限,而且當前已經趨於飽和的現狀也讓蘋果在出貨量的增長上面臨困境。
而從實際而言,自從庫克上任以來,他就一直在做細分市場需求,豐富蘋果產品線這事兒,以此讓蘋果產品的觸角伸得更為廣泛,為財報創造新的增長點。在iPhone上,3月蘋果就已經推出了iPhone SE這款產品,意圖用此款產品再次試探中端市場,吸納不同層級的用戶群體,滿足更多人的需要,以擴大市場占有率。當前能有iPhone SE,那麼以後出現更為細分的產品線也不足為奇。而從傳聞來說,業界已經談及蘋果可能會推出一款5.8英寸的iPhone Pro。
三、調整產品發布的時間策略
在智能產品可選擇性極為豐富的今天,消費者對一款所能保持的熱度時間已經越來越短,但新品對於消費者錢包的刺激則依舊巨大。而在現實中,無論是從蘋果自身還是業界其他廠商來說,新品發布之後的一個季度都是銷售旺季。以三星和OPPO為例,據IDC數據顯示:本季度三星出貨量達到8190萬部,OPPO出貨量達到1850萬部,這其中與三星和OPPO在此期間推出的新品助力不無關系。
可以看出,產品的發布時間策略對銷量的推動有著顯著影響。而蘋果以往的傳統是每年秋季進行雙旗艦的新品發布,產品的更新周期則為一年,這期間有著較長的空檔期,而這一空檔期則為三星和國產創造了機會。而如前所述,消費者的對產品的熱度已經大為縮短。
在此現實下,個人認為蘋果也可以一改傳統的新品發布時間策略,轉而學習轉而學習三星的新品發布時間策略,將旗艦產品分兩次發布。以縮短產品的空檔期,在熱度中更好的與三星和國產們進行同時間的競爭,以不間斷的吸引消費者的新品熱情,讓消費者熱情買買買的熱情。從現實來說,蘋果的影響力依舊是無人能夠與之爭鋒,那麼對於新品的銷量推動也應當是具備上佳效果。
四、提升產品的性價比
近年來,國產智能廠商依靠性價比在國內市場大放異彩,占據了中低端市場的絕大部分市場份額。但是國產這種市場份額占據的軟肋則在於此前是三星、蘋果不願意放下身段(降低利潤)去搶占中端市場這一塊地盤。
但如今情況卻在悄然轉變,近來我們也看到,當蘋果、三星面臨增速壓力時,他們也是願意犧牲部分利益去搶占更多市場份額的。三星的中端A系列比以往更具誠意,而蘋果也在中端市場投下了iPhone SE這一枚棋子。
而iPhone SE的3288,就已經讓市場彌漫著焦慮的氣息,但由於iPhone SE的固有缺陷我認為其對國產市場傷害輕微,但是也如此前所說:iPhone SE無疑是一個危險信號,它表明蘋果有了搶占3000檔市場,擴大市場份額的意圖。
蘋果可以在iPhone SE上用強勁配置和誠意價格來吸引內部小屏存量用戶更新換代,那麼說不定蘋果也會將這一招用在大屏iPhone上。一切皆有可能,那麼,那時對於國產而言,都將會面臨巨大挑戰。所以面對蘋果當前的業績欠佳,國產不應狂歡,妄自尊大,而是應當更加小心了。蘋果面臨壓力時,或許性價比這一招蘋果也不會吝嗇。
五、加大服務營收
這份財報,同比來看,似乎都在降降降,但是服務營收卻依舊是亮點所在,數據顯示:蘋果當季服務業務營收為59.91億美元,同比增長20%,而在環比上則僅下降為1%,可謂是表現最為穩定的業務。而關於服務營收,個人認為這是蘋果轉型的方向之一,甚至蘋果推出iPhone SE,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為了朝著服務轉型,擴充蘋果最新服務的用戶基數。
而從服務營收的數據來說,當前其極具潛力取代iPad產品線,成為蘋果的第二大營收來源。而結合蘋果此前推出的Apple Pay、Apple Music、iTunes等服務的紛紛落地,在未來更是錢景可期。蘋果應該不遺余力的加速服務營收的增長。當然,服務營收也會面臨一系列的問題,諸如設備基數問題、版權問題、監管風險等等。
六、資本收購
要說蘋果最不缺的可能就是錢了吧。其超過兩千億美元的現金儲備,為蘋果提供了充足的失誤資金,更為蘋果打造長遠的產品規劃提供了有力保障,可以讓蘋果工程師們能夠在諸如虛擬現實、增強現實、智能汽車等項目上不斷探索。而今日的財報會議上,庫克也談到,蘋果不會排斥收購金額巨大的公司,那麼在此後就很有可能蘋果會通過收購去進入某一領域。
蘋果發布了一份相對糟糕的財報,讓業界對其頗為擔憂。蘋果跌下神壇、坐吃山空等等討論此起彼伏。然而在蘋果不佳表現的背後,我們也看到蘋果此財季的營收和利潤依舊是一枝獨秀,沒有任何一家競爭對手能夠超越。而從實際上來說,蘋果在產品上也依舊保持著領先性,依舊有著極大的回旋余地,他的敵人也依舊只有自己和消費者對其的高期待。看衰蘋果不妨再等等!九月份才能見真章。當然這也為蘋果提了一個大大的醒:而擠牙膏的升級策已經玩不轉了,能打動消費者的依舊是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