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文豪的光环之下,很少有人知道马克·吐温也是一位温情脉脉的父亲。
他和妻子奥莉薇娅·兰顿·克莱门斯育有四个子女:儿子兰顿(幼年早夭)以及三个女儿苏茜、克拉拉和珍。一天的写作工作完毕后,马克·吐温会和孩子们坐下来讲故事。当然了,这位被誉为美国文学史最伟大的作家之一的父亲,讲的都是自己现编的故事。根据他的日记,女儿们常常会随便指着某一本杂志中的插画,让他以此为主题开讲,直到听得心满意足为止。
马克·吐温和他的家人。
如果只是这样,那么这些即兴发挥的故事可能只会停留在女儿们的记忆中、随着时光流逝飘散无踪了,然而有了一个例外。
1879年4月的某个晚上,在巴黎的一家旅馆里,女儿们围坐在马克·吐温身边,请求父亲讲个故事。他们从一本杂志上选了一幅人体解剖图作为引子,马克·吐温于是开始讲述一个关于强尼和麦淇淋王子的故事:这个贫穷而孤独的男孩,只有一只叫“瘟疫和饥荒”的鸡作伴。在吃了一朵魔法种子开出的花之后,强尼拥有了跟动物沟通、听懂动物说话的能力。在这些动物朋友的陪伴和帮助下,强尼找到了勇气和自信,去拯救一个被巨人绑架的王子……
连续几个晚上,马克·吐温都在讲这个故事。或许是女儿们的勃勃兴致鼓励了他,马克·吐温用笔记记下了这个故事的要点,然而故事最终并未完成。一百多年后,一位名叫约翰·伯德的学者为了研究马克·吐温前往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马克·吐温文献档案馆,在翻阅资料的过程中意外地发现了记录了这个故事的16页手稿笔记。出版社邀请了一对年轻的童书创作者菲利普·斯蒂德和埃琳·斯蒂德,以这个未完成的故事为基础重新创作,菲利普·斯蒂德构思故事,埃琳·斯蒂德绘制插画,他们共同完成了《麦淇淋王子失窃案》。
《纽约时报》是这样评价这本书的:
就像来自一个已消失文明中的手工艺品,‘麦淇淋’给了我们一个诱人的机会,让我们可以一窥马克·吐温每晚为女儿们即兴创作的一些未经雕琢的、转瞬即逝的故事。
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马克·吐温文献档案馆发现的16页手稿笔记
日前,童话作家常立、儿童文学评论家余治莹、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教育自媒体“一慢二看”主编李一慢和儿童文学作家张弘作客第五届上海国际童书展,在《麦淇淋王子失窃案》的新书发布会上分享了他们的阅读感受。
梅子涵认为,马克·吐温的文学地位令他足以被称为美国文学的开先河者,他文字中折射出的那种幽默达观的精神深深影响了好莱坞,并融入了美国精神的骨血。马克·吐温终身笔耕不缀,但有趣的是,他流传后世影响力最大的两部作品,反而是两本写给孩子的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梅子涵指出,一个伟大作家也有自己的亲子阅读时间,《麦淇淋王子失窃案》就是一个例子。事实上,许多伟大的文学作品都是类似的亲子故事:《爱丽丝梦游仙境》是英国数学家查尔斯·路特维奇·道奇森以笔名路易斯·卡罗出版的儿童文学作品,其故事原型来自1862年7月4日,他与三位女孩同游泰晤士河,在划船过程中应女孩们“越荒诞越好”的要求讲的一个幻想冒险故事。英国小说家肯尼思·格拉姆的代表作《柳林风声》,也是这位父亲在给儿子讲睡前故事的过程中不断扩充完善的作品。“亲子阅读缺乏严密逻辑和构思,但这样的故事往往很奇特,很有家常的味道。”梅子涵说。
余治莹与斯蒂德夫妇有过直接交流,她称《麦淇淋王子失窃案》可以说是图像与文字的天作之合、集合两代人之力的共同作品。余治莹说,菲利普与埃琳相识于高中,因为画画的共同爱好而相知相恋,然而夫妇二人的性格迥然不同:菲利普个性活泼善于沟通,埃琳则极其内向害羞,后者曾因大学老师不认可自己的绘画风格而失去信心,在三年的时间里羞于向外人展示作品。
埃琳擅长画老人与动物,菲利普曾瞒着妻子偷偷把一张她画的插画送到出版社,编辑看了十分惊喜,表示那么好的作品应该有出版机会。在得知埃琳不擅长待人接物后,编辑鼓励菲利普与埃琳两人搭档,于是夫妇两人一人写故事、一人画画,于2010年联名出版了处女作《阿莫的生病日》,一举获得2010年《纽约时报》最佳儿童绘本奖和2011年美国凯迪克金奖。
余治莹表示,菲利普用跟马克·吐温对话的方式,为这个未完成的故事赋予了全新的创意,而埃琳的插画则沿袭了《阿莫的生病日》的风格。她使用木刻印版制作了《麦淇淋王子》的全部插图:首先选用纹理较细的木材,把图案描绘在板上或画在薄纸上反贴于版面,用激光或手工进行雕刻,然后涂上油性墨;压一张白纸,再压上一张透明薄膜,用马莲或手推滚筒轻轻均匀按压,把图印到纸上;待墨干透后,再用铅笔仔细描画。
通过这样复杂而精巧的方式,埃琳绘制了书中怀旧复古气息浓郁的插图。余治莹注意到,书中有大量的留白之处,这或许正是插画家的匠心所在,“文学作品是透过文字让大家去想象、去感受的,画得太满就失去了想象空间。淡淡的色彩,很好地吻合了整个故事。”
《麦淇淋王子失窃案》内页图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总结《麦淇淋王子失窃案》,常立认为那就是“这是一个善良的人在混乱、无情、残酷的世界里获得好运的故事”。这是一个曾经在史诗神话中存在并被不断强调,但后来消失了的故事。从本质上来说,这个故事提出了一个问题:当个人灵魂和社会道德发生冲突的时候,你应该如何自处?
常立认为这也是一本“面向未来”的书。在《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哈克贝利被善良的基督徒寡妇收养,却坚持离开继续流浪之旅,在他看来,马克·吐温在这个故事中蕴藏的拓荒精神正是这部小说被称为“美国文学之根”、“美国文学当中的《独立宣言》”的原因。而在《麦淇淋王子失窃案》中,同样是面对一个非常复杂的世界,强尼做出了和哈克贝利类似的选择。在故事的结尾,经历了种种未知和挑战之后,他只说了一句话:“我很高兴认识你们。”
“我们今天生活的时代就是一个飞速变化的时代。很多东西产生了,啪地又没了,那么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作为家长、作为老师,我们有没有为学生和孩子做好准备呢?”常立接着说,“当你遇到突如而来的事情或危险,当你遇到陌生的环境,你有没有勇气和信念,相信那些巨大而简单的东西,有没有勇气说出‘我很高兴来到这儿’?我觉得这可能是我们今天要教给孩子的东西,这同样也是马克·吐温文学精神中最核心的本质。”
《麦淇淋王子失窃案》
【美】马克·吐温、菲利普·斯蒂德著,【美】埃琳·斯蒂德绘,马爱农译
天略童书馆/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7年11月
(来源:界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