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出的一秒”裡都發生了些什麼?

新華社

text

(記者郭爽)幸福的時刻“哪怕只多一秒”也好。這一願望真的在格林尼治時間6月30日午夜(北京時間7月1日7:59:59),通過增加閏秒而實現。事實上,自1972年起,為幫助“世界時”追趕“原子時”,我們的鐘錶已撥慢了26秒。

一秒,究竟能發生什么?

滴答之間,一隻蒼蠅可以扇動翅膀約200次,一顆子彈可以穿越900米,一艘飛船可以飛行約8公里,一束光可以做30萬公里旅行,全世界有可能出生4個嬰兒……

或許,這些都算不上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不過,毫無規律地增加一秒,還是會讓不少人傷腦筋。

最容易“受傷”的莫過於計算機和網際網路相關領域。連續兩次出現同一秒鐘,計算機和服務器可能“無所適從”,電子郵件可能迷失“方向”,重要數據可能丟失……

有媒體報道說,最新增加的這一秒,已讓巴西50%的網絡碰到問題。而在上一次出現閏秒的2012年,Linux操作系統和Java應用平臺未能倖免,多家網際網路企業中招;澳大利亞航空公司的計算機系統“死機”數小時,被迫人工檢查乘客登機;全球數十家航空公司使用的“阿馬迪厄斯”預訂系統出現故障,400多架航班延誤……

有“Linux之父”之稱的利努斯·托瓦爾茲曾對媒體說:“幾乎每一次出現閏秒時,我們都會發現點什么。這真的有點煩人,因為這是代碼基本上無法運行的一個典型例子,在正常情況下用戶無法對其進行測試。”

隨著與原子鐘同步的計算機和服務器數量不斷增加,3年來首次增添的這次閏秒,會讓人們發現新的問題。更何況閏秒的發生並沒有規律,增加閏秒的決定通常提前6個月宣佈,因此對應閏秒的時間調整無法一開始就寫在程序裏或更早做好準備。

谷歌公司的解決辦法是,把這增加的一秒分解成若干毫秒,逐步添加到系統時鐘的更新中,以慢慢追上“原子時”,確保網絡時間協議與調整後的時間同步,從而保證系統不會中斷。亞馬遜網絡服務也採取了類似辦法,將多出來的這一秒分散到數小時中,以保證其系統不受這一變化影響。

當然也有其他辦法,比如像Linux操作系統一樣,在協調世界時(UTC)時間23:59:59時重復數兩次第60秒,或者像微軟系統一樣,忽略閏秒,在閏秒增加之後再讓系統時間與UTC同步。

在那些需要精準對時的航天、通訊、電信、金融等領域,“搞不定”這一秒更有可能引來大麻煩。這也是美國全球定位系統、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歐洲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都“不帶閏秒玩”的原因。

儘管網際網路最易在閏秒中“受傷”,但網際網路也從不缺少娛樂精神。有網站辦起“閏秒”狂歡,或是讓人們記錄這一秒的生活瞬間;有網友湊熱鬧說,今天要早一秒下班,以平衡閏秒增加的工作量。如果你是“程序猿”,可能要為這一秒額外花很多功夫。可如果你今天過生日,快樂也會多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