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白皮書》不會令投資者撤出香港

南華早報

text

英國“煙花節的起源與無政府主義者蓋伊•福克斯有關。1605年,福克斯準備在議會開會期間炸掉上議院,但行動最終失敗。最絢爛的煙花包裝上都貼著指示:“點燃藍色導火紙,然後靠後站。

中央政府早前發表《白皮書》,在香港造成的爆炸性反響也同樣引人注目,其中一個原因在於白皮書發表之前,中央沒有警告大家“靠後站。

《白皮書》的意義不應被低估,因為這是1997年香港回歸以來,香港作為獨立經濟體的地位首次遭受質疑。然而,對此產生質疑的並非外國人、電視名嘴或香港人,而是中國。

中國政府知情人士稱,《白皮書》重申中央政府對香港擁有全面管治權。更準確地說,《白皮書》是以笨拙的手法意圖遏制香港草根階層日益升溫的不滿情緒。受過良好教育、懂得獨立思考的那批香港人原本對政治一無所知、且生性克制,但《白皮書》一出,反而激起他們的政治意識。

香港回歸17年以來,儘管中央有時並不認同香港的施政狀況,但幾乎沒有提出過質問。中央的這種善意,令香港忘記了宗主國可以按其所好行事。

另一方面,香港行使自由的方式令人不快,逐漸引起中央不滿。

泛民派在立法會裡形成“正式的反政府勢力,但受到建制派遏制。

來自草根階層的反對派崛起,取代了立會了反政府力量,為首的是“癲狗黃毓民及“長毛梁國雄,支持他們的是“佔中維權分子。“佔中發起人呼籲以公民抗命的方式實現民主改革。

正如中央所擔心的那樣,這些激進分子形成了反對派的核心,令其更受歡迎。點燃緊張局勢的導火索,本應是香港每年一度的七一大遊行。不過同以往一樣,遊行大致和平進行,警方也表現克制,並一如既往地象徵式驅散了一些示威人士。

中央政府的底線是:遊行不能影響社會穩定,也不能影響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實際上,港人似乎對鬧事不感興趣。就算是感興趣,倫敦的經驗也顯示,即使面對社會不滿情緒,投資者及資本依然頑強。2011年8月,倫敦爆發反資本主義騷亂,除了導致約3100人被捕,也造成約2億英鎊(26.6億港元)的財產損失。此外還造成五人死亡。

不過即使倫敦騷亂持續一夜,但並沒有投資者撤離倫敦。倫敦仍是全球最有影響力的國際金融中心,原因之一是人們有上街遊行的權利,而且當地鮮有政治干預。

以往,香港的政治干預也非常少,不過情況正在變化。這主要是因為香港對內地來說,在經濟上不再像1997年時那麼重要。

然而,經濟是香港存在的理由。如果香港經濟不發達,那麼它只是一個擁有700萬人口的中國小城市,對內地無關緊要。

即使中國有些大城市反對香港受到優待,但香港仍然幸免于难。北京市和上海市都抱怨,稱香港是個受寵的孩子,因而得以繁榮發展。全國各地有愈來愈多呼聲,要求實施香港式的改革。不過,儘管香港特區令人煩惱,但仍然不應令其處境受到威脅,因為香港對中國仍有貢獻。

香港是貿易和新概念的轉口港,雖屬於中國,但可以合法進行中國不存在的活動。即使不談其在亞洲的地位,香港依然是中國發展最成熟、最獲國際信任的金融中心。

香港媒體獨立,互聯網開放且言論自由,令港人思想更開放,並提供中國所需的高水準人才和發展資本。

香港奉行法治、司法獨立,並捍衛自由,是東西方融匯之地。

香港的自由吸引內地學生來到進修,內地商人來港工作,決心在中國發展的非華藉人士以香港為家。

香港的市場監管、醫療服務、教育、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都符合國際標準,是長期吸引外國投資者的重要原因。

在目前的情況下,跨國企業不會因為《白皮書》便撤出香港。

不過我們必須正視的是:《白皮書》的出現並不代表香港優勢的終結,而是代表新投資模式的出現,即香港是中國的一個城市。

作為現實的投資者,在內地工作時便知道這一點,因此心知肚明地對自己說“這是中國,我們只能去適應。

以前,香港人相信自己無須這樣做,但現在我們必須學會在香港也抱持同樣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