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舟隊的隊員們在海灘上進行訓練
文| 亞太日報記者 李豫川
週末的清晨,位於香港島南端的赤柱海灘,小雨淅淅瀝瀝地下着,潮氣中,龍舟隊的隊員們已經划了好幾個來回。無論男女,幾十個人統統甩開了膀子奮力划槳,齊聲喊着號子,聲聲震天——這畫風滿滿是正能量!帶着帽子和手套,“全副武裝”的台灣人曼瑩今年第一次參加公司的龍舟集訓,三個月的訓練已經讓她變得黝黑,手上、腰上都有傷。她說,堅持下來不容易,為團隊爭光、取得好成績是大家的精神動力。
第一次參加集訓的曼瑩為了團隊榮譽吃了不少苦,腰上、手臂上都有傷
划龍舟這項運動在香港頗受歡迎。1976年,香港舉辦了首屆“國際龍舟邀請賽”。之後,在香港特區政府大力推動與社區的積極參與下,划龍舟漸成全民運動。如今,彈丸之地的香港擁有全球最頻密的龍舟賽事,而女性參加龍舟賽的比例也顯著增加。
作為香港每年端午節的重頭戲,“赤柱國際龍舟邀請賽”吸睛無數。數百支來自世界各地的龍舟隊伍在這赤柱海灘“拼殺”,鼓聲、濤聲、人聲鼎沸。問鼎獎盃的背後,數千人已經在烈日裡曬足了數月。
女生也要“拼”
即使如曼瑩這樣的乖乖女,為了跟上男生的划槳節奏,除了週末高強度的訓練,自己平時更會加強體能訓練。腰上和手臂上都有傷,常常練得已經不知“累”是什麼感覺。不過,當看着隊伍實力和凝聚力一天天增強,曼瑩覺得自己的付出值得。“有了歸屬感,很開心。”,曼瑩說,團隊精神是她此番集訓的最大收穫。
我問,這三個月裡有沒有哭過。她淺淺一笑,低聲答道“有!”。
龍舟隊隊長梁學俊,“領袖范”十足
已數年擔任龍舟隊隊長的梁學俊,體格健壯,嗓門兒不小。性格活潑的他在隊伍裡很有“領袖范”,一聲令下便一呼百應。堅持這項運動多年,除了公司的信任,龍舟運動將人與人之間的合作潛力逼出到極致的魅力令他着迷。
船一出海,18支漿就是一個整體,一起贏、一起輸、一起開心、一起行。
梁學俊說,划龍舟,沒有一個人能拉動船,也沒有一個人能划動船。所以,大家必須齊心,必須團結,相互關心,互相幫助。划龍舟划的是“兄弟情”!
“生死之交”,划出“兄弟情”
有次訓練,大家出海不久便突遇颳風球,頃刻間雷雨交加。浪不小,船艙裡也很快進了水。新隊員成功地克服了恐懼,老隊員不停喊號子為大家鼓勁。18支漿齊心協力,以最快速度返回靠岸。作為隊長,梁學俊說,他當時就一個想法——帶兄弟們一起回去。那一刻,大家真切地感受到何謂“生死之交”。
龍舟隊的隊員們相處如兄弟
不少參加集訓的隊員平日裡就是公司的文職人員,原本體能基礎並不算好。訓練中,如果有隊友中暑,所有人都會奮力以最短的時間划回來,送他急救。艱苦的集訓讓所有人心貼心。“你只有在乎別人,別人才會在乎你”,梁學俊說。
出了海,一條船上的人就綁在了一起,唯有共進退。
領隊王永彥認為,團隊精神是“香港精神”的應有之意。每個龍舟隊都要有歸屬感,要有目標。每一個隊員要有強烈的責任感和榮譽感。
領隊王永彥與隊員交流,關照每一個隊員是領隊的職責
這六年,王永彥看着隊伍一點點成長。隊員們練習划槳,從100槳開始,到150槳再到200槳。如今,幾乎所有人都可以堅持划250漿。“要盡力、要團結”是王永彥掛在嘴邊的話,要想問鼎三甲不容易,但須有要贏的決心和要贏的態度。
也正是這種團結進取、要拼要贏的精神,伴隨香港一路前行。
作者簡介:
李豫川,成都人。
埃及解放廣場洶湧的人潮,利比亞班加西此起彼伏的槍聲,這一切讓我體會到“記者”的含義,明白了用筆書寫的意義。在埃及兩年工作的經曆,也讓一個嬌憨的女孩踏上了自我發現的旅程。
2013年春天,惜別古老的尼羅河,來到維多利亞港畔,中東的轟烈已成雲煙,眼前展現的是“東方之珠”的動感。我喜歡漫步於港島上環的古老街巷,在市井小店裏品嘗鮮蝦雲吞。幸福,其實就這麼簡單而實在!
在香港,我遇到了更好的自己!
一盞複古燈、一臺筆記本,我享受在香港的夜裏碼字,記錄不是為了刷新自我的存在感,或證明在熱點、重大事件中的“我在場”,而只是源於一顆熱愛“寫字”的心,一股想要分享美好的勁兒。我的字裏行間,只想體現那些豐富的人、有趣的事、真實的日子。
當你刷完屏,能輕輕歎一句,“噢,香港原來是這樣!”,這便足夠!香港不悶,也許比你想像的更豐富!
來吧,讓我們一起品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