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张晓云
随着首批金融科技监管沙盒项目的推进,上海又在2020年的最后一天公示了第二批入选项目。
据央行上海总部消息,2020年12月31日,在深入开展金融科技创新辅导的基础上,上海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工作组对外公示上海市第二批5个创新应用。
根据公示内容,这5个应用分别为远程视频银行服务(交通银行、腾讯云计算)、基于大数据的商务服务平台(通联支付)、基于多方安全计算的图像隐私保护产品(中国银联、交通银行、华控清交信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上海聚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基于同态加密的“数据通”数据融合应用(上海市银行卡产业园开发有限公司、上海同态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平安银行上海分行)、基于多方安全计算的差异化营销平台(上海冰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南京银行上海分行)。
而上海市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首批8个创新应用已于11月3日完成登记,向用户正式提供服务。截至目前,上海两批金融科技监管沙盒试点应用已累计达13个。
监管沙盒最早由英国提出,目的是给新兴的金融科技创新提供空间。它秉持柔性监管理念,在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情况下,通过提供一个风险可控的真实市场空间,支持金融机构对创新产品进行探索和实践,及时发现和规避产品缺陷和风险隐患。央行科技司司长李伟曾表示,中国的创新监管工具设计初衷是规范引导金融科技创新,入箱的机构主体必须是持牌机构,这些机构的相关产品在出箱后,就不再作为金融科技创新产品来监管,而是纳入正常的金融监管。
2019年12月23日,央行营业管理部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召开北京市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启动会,由此北京市率先开展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标志着中国版“监管沙盒”的正式开启。
此后监管沙盒不断扩容中,截至目前,已有北京市、上海市、重庆市、深圳市、河北雄安新区、杭州市、苏州市、成都市、广州市9市(区)先后成为试点地区,并均已发布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应用名单,共65个惠民利企创新项目。
央行上海总部表示,本次公示创新应用秉持守正创新、风险可控、权益保障和惠民利企原则,聚焦于多方安全计算、音视频、图像识别等新兴前沿技术,创新智慧金融产品与服务,旨在为公众和中小微企业提供无障碍金融服务,践行普惠金融,缩小“数字鸿沟”,提升客户对金融服务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提高金融风险技防能力,让金融更具智能、更有温度、更加安全。
央行上海总部表示,下一步,上海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工作组将在人民银行总行的统筹指导下,充分发挥上海市资源集聚优势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引领辐射作用,激励更多的创新主体加入,不断增强监管包容性,释放金融创新发展动能,打造开放、合作、共享、共赢的金融科技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