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從飛機上拍攝的尼泊爾加德滿都機場附近的民房。亞太日報特派記者。
【亞太日報記者章建華】“這裡的山體仿佛被勺子挖去一般,露出斑駁的土黃色,塌毀的山底可以看到橫七豎八滾落的樹木,從珠穆朗瑪峰南坡返回的新華社記者說,一些溪流也已因而渾濁不堪;加德滿都谷地是1979年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第二批世界遺產(第一批世遺12個,其中文化遺產8個,第二批世遺包括埃及金字塔和波蘭奧斯維辛集中營等),如今,谷地內7個世界文化遺產均遭不同程度損毀……4月25日8.1級強震,令尼泊爾山河變色。
尼泊爾政府正盡最大努力來盡可能地減少損失。地震發生後數分鐘,加德滿都上空即出現直升機視察災情;尼泊爾政府總理蘇希爾·柯伊拉臘當即結束對印尼的訪問,回到國內指揮賑災;城市裡的空曠場地迅速被辟為避難居住點;尼軍到偏遠山區設置救災點、空運救災物資……
但是,尼泊爾救災的局促也多有體現。在尼泊爾唯一的特裡布萬國際機場,受限於機場能力,國際救災人員、物資降下不來,商業航班甚至在上空盤旋幾十圈後不得不返航,機場外擠滿急於離開的外國遊客,以致某些國家的旅客還因為焦躁幾乎爆發械鬥;從印度首都新德里接連兩日開車進入尼泊爾的新華社記者甚至比同時出發按計劃乘機抵達的記者更早到達震中地區;震區居住點沒有穩定的水電供應,衛生條件堪虞;山村裡的民眾在完成自救後,與外界難以聯繫,只能聚集在佛塔邊,一起屏氣凝息收聽廣播傳來的消息……
4月28日,在尼泊爾加德滿都機場,乘客在抵達區等候行李。亞太日報特派記者秦晴。
顯然,薄弱的基礎設施是阻礙尼方全力救援卻面臨重重困難的原因,而其肇因則是該國近20年來的命運多舛。
筆者2006年初到尼泊爾赴任,同機抵達的一中國商人歎息:“10年了,我到加德滿都還不會迷路,沒什麼變化啊。
那之前,尼泊爾內戰10年;期間2001年6月,尼王室突發血案,比蘭德拉國王遇害,其胞弟賈南德拉登基,與各黨派關係日益不諧;2002年5月,賈南德拉解散議會,同年10月解散內閣,直接干政;2005年2月,他再次解散政府,實施親政;2006年4月,“七黨聯盟迫使國王交權,成立“七黨聯盟政府。
又快有一個10年,筆者2014年年底前往尼泊爾報導南盟峰會,在加德滿都也沒有迷路。
在這個10年裡,尼政權更迭讓人眼花繚亂:2007年4月1日,尼泊爾共產黨(毛主義)加入新成立的臨時政府,不到一年時間宣佈退出又重新加入;2008年4月,制憲會議選舉中尼共(毛)大勝,正式宣佈成立共和國,8月該党總書記普拉昌達出任總理,不到一年去職,而後圍繞總理一職各黨派你來我往,期間尼共(毛)數度分裂;2013年3月,看守政府解散,成立臨時政府性質的“臨時選舉委員會,同年11月舉行第二屆制憲會議選舉,尼共(毛)大敗,現政府遂於2014年2月成立……
一個突兀的事實是,尼泊爾經歷了跨世紀的紛紛擾擾,但到如今還沒制定出憲法。
此次強震的震中在尼泊爾廓爾喀縣,這裡恰是終結於2008年、歷經239年的尼泊爾末代王朝、沙阿王朝的發跡之地。前往震中的新華社記者數度在山路中迫於地震損毀,成小時地被堵困山間;到了縣城因為所有旅社都成為危房,而被店主勸拒門外;縣城往北到震中就只能用雙腳去丈量破損的土地了……
尼泊爾強烈地震後的斯瓦揚布寺。
加德滿都谷地,最為顯眼的是陡立高處的斯瓦揚布寺,那是佛教和印度教相映成輝的聖地。雖然周遭一片瓦礫,但主佛塔尚處安然,其上四面,兩眼下方“一字鼻形象征“和諧一體,兩眼上方、觀望整個谷地的“第三隻眼,代表“無上智慧。
還記得2007年,新華社前輩記者觀覽斯瓦揚布寺,聽筆者介紹完尼泊爾當年紛擾後說:“那就在這裡祝願這個國家早日走出困局吧,其實應該明白兩點:發展才是硬道理,而發展過程中,穩定壓倒一切。如今天災已然如此,災難過後,聰慧的尼泊爾人民也必能探尋到團結發展的方向。
看看斯瓦揚布寺山下的加德滿都谷地,儘管依然困頓於震情,但溫和、善良的尼泊爾人在震後始終從容,社會井然有序,尼政府也適時採取了有效的賑災措施,搜救與自救、互救有條不紊。正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28日所說:“我們相信,在尼泊爾政府的領導下,在國際社會的大力幫助下,尼泊爾政府和人民一定能共克時艱、戰勝災害。(本文作者2006年至2009年在新華社加德滿都分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