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詹姆斯•克拉布特里 译/观察者网由冠群】
近些年,中美关系已经跌入谷底,即使两国最终发生战争也是不难想象的。然而,本月在喜马拉雅山麓发生的致命冲突却表明,中国更有可能会迎来一个与其近邻印度发生军事冲突的新时代。
两国现在都竭力避免出现这样的前景,从而各自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两国此前对峙月余,最终在6月中旬演变成了流血冲突,导致20名印军士兵死亡。缓解此次危机并不容易。更重要的是,双方将如何重新思考彼此作为战略竞争对手的长期关系。两国之中,印度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在军事选项有限的情况下,印度总理纳伦德拉• 莫迪承受了越来越大的压力去抵制中国制造,这可能导致印度整体转向自给自足经济和贸易保护主义,而这种策略将被证明是绝对错误的,这并不能应对中国崛起给印度带来的长期威胁。
印度电子和信息技术部公告禁用的59款中国APP名单 图片来源:印度新闻信息局(PIB)
中国的困境相对简单一些:即四面出击是否明智。很明显北京正在激怒自己的邻居。澳大利亚在抱怨中国的网络攻击,尽管没有公开点名。日本则对中国在有争议的尖阁列岛或钓鱼岛附近巡逻大加警惕。现在中国又和印度起了冲突,印度的国家安全机构可一直视这个北方邻居为威胁。中国目前正犹疑不定该如何应对印度。
这标志着一个重大的变化。在最近几十年,印度在政治和军事上都越来越靠近美国。但印度并没有完全支持美国倡导的“自由和开放的印太”战略,更别说成为美国彻头彻尾的签约盟友了。出现这种情况的部分原因是莫迪觉得特朗普不可靠,有报道说莫迪对美国总统在非公开会议上的观点感到震惊。一本刚刚出版的新书《一个非常稳定的天才》(A Very Stable Genius)中爆料,莫迪非常震惊的发现特朗普好像不知道中印两国是邻国。一位美国总统助理告诉这本书的作者,莫迪对特朗普的印象是“这不是一个严肃认真的人。我不能指望他来做自己的伙伴”。但同样深层次的重要考虑是,印度担心与美国走的太近会最终疏远中国。由于担心与中国的关系闹的太僵,莫迪在2017年中印两国发生边境对峙事件后主动向中国伸出了橄榄枝,使其次年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国武汉举行了高峰会谈。
习近平主席与莫迪2018年在武汉会谈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
那一轮紧张局势通过轻描淡写的谈论新友好“武汉精神”而获得解决。而当前的冲突则看似不会这么轻易的结束。一位印度前安全事务高级官员在本月早些时候对我说“这是本质性的变化”,他指的是在最近发生一系列事件后,印度对自己这个邻居的印象发生了极其负面的改变,“我们对中国的整体政策和辞令都不得不发生改变。”
这就导致印度手里好牌不多。印度也许能够控制住自己位于喜马拉雅山脉边界附近的领土。但总体来说,它的军事实力还差的远。新德里最近将其军费开支增加到大约711亿美元,仅次于美国和中国位列世界第三。但它的军队效率低下,装备不足,还深受采购腐败丑闻的困扰。面对新冠疫情导致的可怕经济衰退,印度经济在未来几年不大可能非常强劲。
印度国内坚决反华的舆论声浪会使莫迪出台任何一项对华举措都极其为难。好战的电视节目主持人要求印度政府采取行动,而印度社交媒体上则充斥着愤怒的印度人砸毁中国电视机的片段。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印度很可能会加入日本、韩国甚至美国的行列,成为“中国敌对国精选阵营”里的一员,这些国家的公众都对中国抱有极其负面的看法。
莫迪将会清醒的意识到,愤怒的公众会促使军方做出不明智的举动,而这至少是印度在1962年惨败于中国的部分原因。但至少目前印度政府拒绝了这个选项,而是选择采取了明智有分寸的应对措施,包括与中国冷静谈判使10名被扣印军士兵获得释放。考虑到中国全面的军事优势和喜马拉雅山两国冲突地域的恼人地形,升级军事冲突无论如何都是一步真正的险棋。所以,既然大部分军事选项都不可行,那莫迪就承受了更大的压力要在经济上升级与中国的冲突 —— 而这么做也会伤害到印度自己的长远利益。
随着一场社交运动#BoycottChina(译注:抵制中国)的兴起,印度抗议者砸毁中国造手机的行为暗示了印度人对不平衡的两国贸易关系怀有深深的挫败感。去年印度对中国的贸易逆差约为570亿美元,考虑到两国贸易总额仅为925亿美元,则这一数额堪称巨大。印度大约有一半的电子产品都进口自中国。印度获利丰厚的非专利制药行业有2/3的制药原料进口自中国。印度政府会尽最大努力提高电子产品和制药原料的自给率,但此前印度政府也这么做过,只是收效甚微。印度还有可能加入美国和欧盟的行列,在今年初已经限制中国投资印度初创企业的基础上再加大对中国投资的限制。印度政府现在还酝酿禁止中国电信巨头华为在印度开展业务。如果没有发生此次边境危机,这样重大的措施不大可能出台,因为缺钱的印度电信企业恐怕负担不起昂贵的西方设备。
如果小心设定目标,则印度政府的某些措施是适当的。印度应该立志生产更多本土的电子产品和药品原料,而且印度如果能独立建设5G网络而不使用中国的产品和服务,那印度的国家安全也更有保障。印度还需小心在未来两国关系恶化时,中国采取经济手段威胁印度,比如北京就有可能限制药品原料出口,就像北京最近在与澳大利亚发生外交冲突后对澳大利亚输华农产品加征惩罚性关税一样。
中国的电子产品在印度极为畅销 图片来源:新华网
然而,在印度经济本身就已陷入困境的情况下采取这些措施会伴有巨大的代价。印度潜在的庞大市场对中国企业极具吸引力,而且其科技行业也吸引了大量中国的投资。但是,任意施加进口限制或抵制中国产品将在很大程度上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
而且,至关重要的是,采取这些措施不太可能阻止中国在以后发起进一步的军事行动。
对中国发动迷你贸易战的真正风险是长期的:这将鼓励印度在经济自给自足的死胡同里越走越远。在莫迪的领导下,印度已经在这条道路上迈出了尝试性的一步。印度试着把自己转变成制造和出口大国的梦想几乎已经完全破灭。莫迪错过了加入印太贸易协议《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的机会。在其所属的印度民族主义政党内部有强大的声音反对贸易和经济开放原则,它们渴望印度回归到建国初期毫无希望的经济孤立之中。莫迪的选民基础是小农和小店主,他们也一直反对更大程度的经济开放。
而经济孤立将会是一个严重的错误。印度经济早在疫情灾难之前就已千疮百孔,如果印度政府无法找到一个重启经济的办法,那印度就无法继续在军事上与中国展开竞争。如果真的出于安全考虑,那在与中国的贸易中实施一些适度、有针对性的限制并无不可。但这意味着印度要更加努力的与其它国家,尤其是亚洲国家建立贸易联系。在国外平衡中国并在国内遏制中国是一项长期工程。印度政府还需要大量资金来增强本国的军事实力。如果印度要与澳大利亚、日本和韩国等国发展更广泛的战略关系,合谋对付中国,那印度也还是要与这些国家加强经济联系。
在最近几周,中国在喜马拉雅山麓追求微小战术优势的决定付出了巨大的战略代价,那就是成功的把印度从一个对中国将信将疑的邻居转变成了对中国坚定不移的地缘政治对手。然而,中国坚决的军事行动也有可能最终产生反常效果,把印度推向封闭经济,从而使中国成为长期受益者。印度应该避免自己走向这条道路。在莫迪思考如何应对中国时,他必须认识到印度并没有多大本事在经济上伤害中国,但印度真的很有本事来自我戕害。
(观察者网由冠群译自美国《外交政策》)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