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崖邊的日本

APD NEWS

text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12月20日發表題為《懸崖邊的日本》的文章:

日本自民黨在選舉中獲勝。12月16日,在位於日本東京的自民黨總部,自民黨總裁安倍晉三露出笑容。 新華社記者馬平攝。

12月16日日本大選,日本保守舊勢力的自民党重新執政,自民党領袖安倍晉三大力提倡的無上限量化寬鬆措施勢必箭在弦上,巨額的流動性可能會擾亂全球其他中央銀行的步伐,而目前處於懸崖邊的日本經濟,會陷入怎樣的局面呢?

過去20年來,日本政壇波濤洶湧,20年間總共換了16位首相。扣除掉小泉純一郎由2001年4月26日至2006年9月26日的五年半時間,其他15位首相平均任期僅有一年,本次的日本選舉不但有高達12個政黨參選,情況異常混亂,選舉結果不但事關日本未來政治傾向,更牽動著日本與中國在亞洲的地位之爭,甚至背後還隱藏了美國勢力重返亞洲的謀略。

安倍晉三曾在2006年9月26日至2007年9月12日間擔任日本首相,他是第一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出生及日本戰後以來最年輕的首相。就任一年內,內閣爭議不斷,2007年7月安倍領導的自民党於參議院選舉中落敗,即使是之後進行的內閣改組,也無法挽回日益下滑的支持度。同年9月12日安倍晉三基於政治現實,政令無法順利執行,而突然宣佈辭去內閣總理大臣一職。安倍請辭後,又在2008年重返日本政壇。2012年再度參選自民党總裁並獲勝,成為自民党成立以來首位回任的總裁,更隨著12月16日國會選舉,成為日本歷史上首位回任的首相。

12月10日,在日本東京,行人在一家店舖前駐足觀看。 新華社發 關賢一郎攝。

日本除了政治的紛亂,經濟上也同樣糟糕。日本內閣府公佈的資料顯示,排除物價變動因素後,二季度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年率為負增長0.1%,三季度GDP則為負3.5%,再次印證了日本經濟的節節衰退。日本內閣府更是對國內整體經濟形勢的描述,從“趨弱下調為“表現疲軟。另受歐債危機、國際經濟增速放緩等因素影響,日本所倚重的出口也受到很大打擊。為此,日本政府在日前才剛推出新一輪高達8800億日圓(約116億新元)的經濟振興計畫。

剖析安倍晉三的政見,其大力提倡的無上限量化寬鬆措施,將對日本經濟的未來產生深遠影響。日本是最早實施寬鬆措施(QE)的國家,但由於日幣不具備美元相同的剛性需求,因此成效一直有限。有一派論調則是認為,因為規模不夠。日本央行目前資產負債表為159萬億日圓,總額雖小於美聯儲的2.86萬億美元(約3.49萬億新元),歐洲央行的3.03萬億歐元(約4.86萬億新元),但佔其GDP的33%,比率大大超過美國的19%,歐元區的26%。一旦日本央行真的實施無上限QE策略,日幣流動性將大增,日圓將可能大幅貶值,短期或會有助於日本出口,甚至走出目前的通縮;但在目前全球終端需求不足的情況之下,如此一來將會直接影響到其他發達經濟體。

美國這一輪的經濟復蘇中,出口帶來了一定動能;而出口之于歐債危機中的德國經濟,也是帶動其發展的重要因素。日圓若相較美元、歐元貶值,可能會打亂美、歐的經濟復蘇步伐。美聯儲、歐洲央行可能再度競相擴大資產負債表來讓貨幣走弱,以達到刺激經濟的功效。如此一來,巨額的流動性在未來可能讓全球陷入超級通貨膨脹的陰影,各國競相讓貨幣貶值,也可能對傳統亞洲或其他新興國家以出口為主的經濟增長模式帶來挑戰,稍有不慎,全球貨幣戰爭將一觸即發。

12月10日,在日本東京,行人走過紅綠燈路口。 新華社發 關賢一郎攝。

當前,日本經濟的泡沫化、人口老齡化,再加上產業創新失去先機,更是生產力無法提升帶來經濟成長受限的最佳範例。日本目前已經陷入所謂第三個失落的十年,1980年至1990年期間平均GDP增長高達4.5%,自1992以來的20年,平均卻只有0.7%。日經指數在1989年曾經創下3萬8900的高點,隨著泡沫的破滅一路滑落,2000年雖曾因科技股的泡沫,一度來到2萬點,但目前仍在9000點上下浮沉。

沉疴已久的經濟,主因來自人口老齡化帶來的生產力下滑,貨幣政策難以徹底解決此一結構性問題,民間財富是支持日本社會目前尚稱穩定的狀態。隨著經濟不斷惡化,壓力將逐步滲透日本社會,在內部壓力無法有效釋放,極端政治勢力的興起乃屬正常。日本目前經濟、政治均處於懸崖邊上,稍有不慎,將可能牽動地緣政治因素,殃及亞洲及全球,宜密切關注未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