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隆大規模性侵案讓默克爾的難民政策倍受煎熬。(圖片來源:新華/法新)
【亞太日報訊】德國總理默克爾9日表示支持修訂相關法律,對在德國犯罪的難民和避難申請者實行更嚴格的處罰。2016年新年伊始,德國科隆性侵事件震驚歐洲。隨後,德國其他城市、芬蘭、瑞士、奧地利也紛紛報告類似事件,而肇事者大多疑為難民。分析人士認為,這些事件激發歐洲各國排外言論,歐洲難民政策恐將收緊。
看法仍有分歧
跨年夜當晚,上千名有“阿拉伯和北非面孔”的青年男子聚集在科隆火車站站前廣場燃放焰火,醉酒尋釁。他們選擇女性目標並將其圍住,隨後展開性侵和搶劫。德國警方目前已接到300餘起相關報案,司法部長馬斯稱這是一起“全新形式的有組織犯罪”。
新年前夜,科隆火車站廣場。(圖片來源:互聯網)
隨著科隆性侵案情的不斷披露,難民涉案已毋庸置疑。德國警方當晚拘留的嫌疑人中,已證實大部分人持有德國避難申請證明,國籍是敘利亞。在目前已遭逮捕的32名嫌疑人中,有22人是初來乍到的難民,正在德國申請庇護。
有分析人士認為,研究證明,性別比例嚴重失衡會導致暴力和性犯罪風險大幅增加。客觀來看,以男性為主的難民潮令歐洲男女比例失調加劇,也會令性侵案件增多。
據國際移民組織統計,2015年經由義大利和希臘進入歐洲的成年難民中,超過66%為男性;在無成年人陪伴的18歲以下難民中,約90%為男性。
但也有學者認為,肇事者的難民背景不應被過分強調,實施性犯罪的“高危人群”不應以種族和地域區分。
歐盟媒體《歐洲觀察》援引德國女權主義者安妮·維祖雷克的話指出,“性侵犯”並不是難民潮的特有附屬品,科隆性侵事件不能被用作宣揚種族主義的藉口。
“疏”:加速難民融入
分析人士認為,德國科隆性侵事件與東西方文化差異有關,但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難民融入西方社會的現實困難。
去年,歐洲迎來超過100萬難民和非法移民,其中大多是來自敘利亞、伊拉克和阿富汗的青壯年男性。比利時《布魯塞爾時報》說,在中東,女性社會地位低,持有這種觀念的難民在抵達歐洲後很容易出現不尊重女性的行為。
難民學習德國法律。(圖片來源:新華/路透)
北歐國家挪威早些年便曾遇到過類似情況。挪威國家廣播電臺報導說,2009年至2011年,與難民或移民有關的性侵案在挪威城市斯塔萬格高發。法庭資料顯示,平均每20名性侵犯中只有3名是挪威人,其餘均是難民或移民。
因此,挪威政府在2013年要求所有難民中心向難民提供相關課程,講授西方文化和社會規範,宣傳男女平等的觀念。
科隆性侵事件發生後,比利時政府為防止類似事件發生,計畫借鑒挪威經驗,在難民安置中心講授性別平等課程。
“堵”:加強邊境管控
對已進入歐洲的難民可以用“疏”的方法,而對還未抵達的難民,更多歐洲國家則正在轉向用“堵”的招數。
科隆性侵事件令歐洲反難民呼聲高漲,右翼政黨借機炒作,加劇了難民問題的複雜性。一些原先對難民持開放態度的歐洲國家態度轉向消極,紛紛收緊邊境管控以期“堵”住洶湧的難民潮。
德國排外組織支持者9日在科隆示威,要求德國政府限制難民,示威隨後演變成騷亂。警方動用高壓水槍驅散示威者,並逮捕數人。德國公共廣播聯盟民意調查結果顯示,57%的德國人支持恢復邊境管控,比去年9月上升12個百分點。
1月9日,支持左翼觀點的民眾在德國科隆參加示威遊行。當日,數千名民眾在科隆參加科隆搶劫和性侵案引發的大遊行。迎接2016年的跨年夜當晚,德國西部城市科隆發生大規模搶劫和性侵案件,震驚德國。圖/新華社
面對沸騰的民怨和輿論壓力,德國總理默克爾領導的基督教民主聯盟9日達成黨內一致,計畫修改法律,降低驅逐有犯罪行為外國人的門檻,在德難民和避難申請者若犯罪並被判刑,將失去在德居留權並被驅逐出境。而按德國現行規定,避難申請者只有在被判3年以上刑期的情況下,才會被驅逐出境。
瑞典、丹麥本月4日相繼宣佈實施邊境管控。歐盟雖然6日急召瑞典、丹麥和德國官員探討申根區的人員自由流動問題,但對各國的邊境管控行為也只能聽之任之。同時,歐洲各國對各自管控邊境的決定也更加理直氣壯。
分析人士認為,從目前趨勢看,不管是出於維護自身安全需要還是迫於輿論壓力,歐洲的難民政策恐怕都將收緊。
仇外暴力增 默克爾很“撓頭”
1月11日,德國極右勢力“歐洲愛國者抵制西方伊斯蘭化運動”在萊比錫抗議集會,反對默克爾難民政策。旗幟上寫著:“伊斯蘭民眾,不受歡迎”。(圖片來源:新華/路透)
德國官員11日說,科隆跨年夜數百起性侵和搶劫案的作案者“幾乎全部”是外國難民和移民。
一些觀察人士認為,眼下德國極右翼勢力和反移民情緒抬頭,德國對待難民的態度或迎來“轉折點”。隨著多名阿拉伯難民10日在科隆遇襲,德國當局呼籲民眾慎防仇外情緒。
截至10日,科隆警方接到的報案數升至516起,其中40%涉及性犯罪。
與此同時,漢堡、斯圖加特等其他城市也曝出類似案件。以漢堡為例,警方已接到133起關於跨年夜的報案。
1月11日,德國北威州內政部長拉爾夫·耶格爾(前)在杜塞爾多夫的北威州議會大樓接受媒體採訪。圖/新華社
11日,德國北威州內政部長拉爾夫·耶格爾表示,科隆跨年夜性侵事件的作案嫌疑人基本都擁有移民背景。據德國媒體報道,耶格爾當天在北威州首府杜塞爾多夫市召開的特別會議上說,目前掌握的目擊者證詞、警方陳述和報告等材料表明,科隆性侵案的犯罪嫌疑人基本都有移民背景,且有線索將這些人的來源指向“阿拉伯和北非地區”。
德國司法部長海科·馬斯認為,科隆案件的肇事者屬於有組織犯罪,“這麼多人聚集在一起,犯下如此罪行,事先一定經過策劃”。德國《星期日圖片報》援引警方內部報告報導,一些北非移民和難民曾利用社交網站互相通知跨年夜集結作案。
盧森堡廣播電視臺一項民調顯示,57%的德國民眾擔心犯罪率會隨著難民湧入而上升;40%持反對意見。
不少人質疑德國是否有能力讓數量龐大的難民群體融入德國社會,因而呼籲當局儘快設定接納難民人數上限。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8日首次明確表態,支持修改法律以降低驅逐難民出境的“門檻”。
德國美因茨大學當代史教授安德莉亞斯·勒德預測,德國對待難民的態度或將迎來“轉折點”。
仇外暴力多
萊比錫,抗議集會。(圖片來源:新華/法新)
德國“歐洲愛國者抵制西方伊斯蘭化運動”等極右翼勢力9日在西部城市科隆舉行集會,宣傳極端排外和反對移民的言論。據新華國際用戶端瞭解,集會期間,示威者痛駡科隆警方跨年夜執法不力,向警方投擲鞭炮和瓶子。警方不得不動用催淚瓦斯和水炮驅散人群。
德國警方接到線報,一些極右翼分子在多個城市組織巡邏隊,上街“維持秩序”。警方10日在一些路段展開盤查,以防發生暴力衝突。
另外,6名巴基斯坦人和1名敘利亞難民10日在科隆市中心遭遇襲擊。德新社報導,大約20名男子10日18時許在一家火車站外襲擊6名巴基斯坦人,造成其中兩人重傷;約20分鐘後,5名男子在附近地點襲擊1名敘利亞難民。德國警方正在調查這兩起襲擊是否為同一組織所為。
警察在科隆火車站前巡邏。(圖片來源:新華/美聯)
北德意志電臺報導,在德國北部城市普特加登,一名敘利亞難民和一名阿富汗難民10日襲擊並搶劫了一名猶太男子,沒過多久便被德國警方逮捕。調查顯示,這兩名難民試圖經由德國北部邊境進入丹麥,但沒能成功。
德國內政部長湯瑪斯·德邁齊埃11日提醒民眾防止仇外情緒。他說,科隆大規模性侵案“完全不可接受”,但德國民眾不應不加區別地懷疑所有外國難民和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