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微信社交功能進行水果拼團成爲移動互聯時代新購物方式,對于消費者來說,利用原有的社交關系拉人拼團似乎正對“量大優惠”的傳統觀念;對于商家來說,消費者自發轉發鏈接大大節省了推廣費用,既是營銷手段,也是銷售渠道,成本較普通水果大爲降低。但現實問題是,拼團門檻低,模仿者衆多,而消費者多被低價吸引,忠誠度低,無法形成大流量。有觀點認爲,單獨的水果拼團網站無法獨立生存下去,轉型是遲早的事情。
拼團爆發
朋友圈裏每天都會有很多人扔出來不同的水果拼團鏈接,當你意識到這個事情的時候,水果拼團這門生意已經發展了一年多的時間。目前使用人數相對廣泛的拼好貨成立于2015年4月,隸屬杭州埃米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運作模式是用戶通過分享鏈接到微信場景,朋友、同學、親戚等在24小時內實現拼團,拼團成功後快遞將會免費送到消費者手中。
水果拼團需要用戶自己去轉發鏈接拉人入團,這就形成了病毒式傳播,在極低的成本下不斷帶動新客。除了價格優惠,拼團也是用戶社交的一種方式。這些都與一般水果電商迥然不同,加之水果拼團模式門檻低,複制能力快,市場上迅速出現了一批拼團電商,甚至其他模式的電商都上線了水果拼團頻道,比如兩鮮、一米鮮、京東、多點等。
資本也相當看好拼團市場。拼好貨在成立之初就獲得了由高榕資本領投、IDG資本跟投的A輪數百萬美元融資,在去年12月又獲得相同投資機構千萬美元級別的B輪融資。今年3月剛剛完成3000萬美元B輪融資的生鮮U掌櫃在本地生活化服務外還設置了拼團模式,覆蓋華東、東南、華北等多個區域。
引流價值突出
拼團作爲獲取新客的手段是有價值的,這一點已經成爲行業共識。多點在今年3月21日上線了拼團業務,不過僅在微信公衆號上,App暫時還沒有涉及到。多點公司副總裁、用戶運營中心負責人郭曉東向北京商報記者介紹,上線拼團業務是爲了補充流量,“多點的大部分用戶主要是社區類型,拼團可以開拓來自互聯網的新客群”。
電商行業發展到如今,流量對于各個商家來說都是關鍵的命脈,如何低成本獲取流量一直都是電商關注的焦點。用戶要發起一次拼團,可以通過商家公衆號進行,而這就能無形中爲商家輕松集聚了大量粉絲。商家通過活動,依靠用戶自身關系的社交圈傳播力量,以用戶爲信任背書,在發起拼團的過程中很好地爲商家做了推廣。
據郭曉東介紹,多點拼團上線後,每天有300人左右的新客,比傳統方式電商拉一個新客的成本要低70%左右。要想更多地開拓新客,首先在商品價格和成團條件上要有吸引力,讓消費者感受到拼團帶來的優惠。從目前主流的拼團網站上看,基本都維持在3人團、5人團,成團難度不大,價格與普通線下水果店比,大部分品類略有優惠,每家都有幾款爆款産品,以明顯低價吸引下單。郭曉東稱,多點拼團頻道上水果價格比普通銷售價格便宜40%。但是低價也使得消費者對價格異常敏感,忠誠度極低,對拼團的品牌認知度也低,這形不成巨大的流量,無法進行價值延伸。
獨立拼團難成氣候
拼團市場火爆、門檻低帶來了大量魚龍混雜的商家,之前曾發生過拼團1元錢的藍莓,不少消費者受騙而且投訴無門。拼團的購買方式極易複制,但真正的門檻在後端供應鏈。消費者先下單,後端商品倉儲配送將以此爲基准進行運營,這也避免了庫存壓力以及生鮮損耗過高。
營銷推廣以及吸客成本降低,但是作爲電商,包裹配送成本並沒有降低,同時爲了維持低價,也要損失一部分商品毛利率。據業內人士推算,一單水果從包裝到配送到消費者,成本在9元左右,而現在一單水果的價格也基本在十多元至三四十元錢。在郭曉東看來,拼團商家需要有極強的議價能力,才能拿到品質穩定且價格優惠的水果,而大部分拼團商家並沒有這個能力。之前曾有媒體報道,個別生鮮電商所謂的原産地直采,其實只是采購人員在新發地市場蹲點,一旦有訂單,便從新發地發貨。
後端供應鏈成本目前尚不能在保證前端低價的同時有足夠的利潤,“拼團的商業邏輯是拿小部分高價商品錢賺大部分便宜商品的錢,但現在基本上還都是貼錢”。一位業內人士稱,作爲平台類電商的引流工具,水果拼團是有價值的,但單靠水果拼團是無法走下去的,要拓展其他品類對流量進行再利用。拼好貨在去年底拿到B輪融資後,其市場總監吳湄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正在試水三文魚、牛排這樣的凍品生鮮品類,在原有的白領、女孩子等目標群體之外,年輕媽媽和家庭主婦也開始進入拼好貨的視野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