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青白江:营商环境“优”无止境

apd

text

“一枚印章管审批”“多式联运一单制”“准入准营系统集成三项改革”“政务服务‘三化’建设”“一网通办”……这十年,成都青白江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连续出台营商环境政策体系1.0、2.0、3.0、4.0版,100余项改革措施走在全国前列。

青白江区连续三年获评“中国营商环境质量十佳区”,蝉联“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示范区”“中国国际化高质量发展环境标杆区”,荣获“2021优质投资环境城市”。一个更加便捷高效、宜人宜业的青白江正逐渐亮相……

群众家门口有了“政务便利店”

走进升级改造后的青白江区大弯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综合导办咨询区、自助网上办理区、窗口服务区等10个功能专区在310平方米的空间里“和谐”共处。有赖于大厅导入的osm现场精细化管理,将“精、细、实、严”的科学管理方法落实到管理工作的每个环节。

大弯街道怡湖社区居民夏利春在工作人员指导下申办了《就失业登记证》,又登记了再就业技能培训。而在大厅门口,一间“社区事务自助服务中心”格外引人注目,7名特殊的“政务服务员”提供24小时“不打烊”服务。“家门口24小时都能缴水、电、气费,真是省了不少事!”家住附近的王大姐连声赞叹。

有别于大弯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的“高大上”,投用不到一年的青白江区大弯街道北新社区便民服务室则更让人有“回家”的感觉。亮丽的色彩、亲和的布局,六个综合窗口呈流线型布置,开放式服务场景更便于工作人员和办事群众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沟通。休闲区摆放了沙发、服务吧台、书架,等候之余也不会无聊。

这样的转变,得益于青白江深入推进基层便民服务“三化”建设,在青白江,便民服务大厅场地怎么建、业务怎么办、大厅怎么管,都有一套完整的标准。

青白江区政务地图

事实上,“三化”建设作为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的重要内容,是推动“放管服”改革向基层延伸的具体举措。同时,青白江整合镇(街道)政府行政公章和部门事项业务用章,统一启用“审批服务专用章”,更是让“进一扇门、盖一个章、办一揽事”成为现实。

“以前申请表盖章,需要镇政府、便民服务中心两边来回跑,现在便民服务中心就能把事情办完了,真是太方便了!”家住青白江区清泉镇廖家场社区的李大姐为了用水方便,想办理水表分户。在清泉镇便民服务中心,不到2分钟,她就拿到了加盖“审批服务专用章”的《清泉镇水电气申请表》。

一个个提档升级的便民服务中心(室),一项项精准下沉到基层的办理事项,让群众家门口的“政务便利店”颜值高、“货物”全,基本实现了企业“办事不出功能区”、群众“大事不出镇(街),小事不出村(社区)”。

——近年来,青白江区全面构建“1+2+7+83+N”的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先后建成自贸区政务中心和蓉欧政务服务中心,入选四川省镇村基层便民服务“三化”建设试点区,成功创建5个首批省级示范便民服务中心和47个首批省级示范便民服务室。

——越来越多的事项精准下沉到镇村便民服务机构办理。镇(街道)便民中心办理事项由原来的平均38项拓展至211项,村(社区)便民服务室可办理事项达到98项。

政务审批驶上“高速路”

城市的发展脉络上,一个又一个地标性建筑总是熠熠生辉。坐落于青白江区青江中路的万达广场,无疑是十年来青白江新地标建筑的代表之一。而这座万达广场,从招商到建设再到开业,仅仅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

速度是怎么来的?“一方面青白江建设项目全流程并联审批时间压缩至45个工作日以内,另一方面得益于我们‘文勘前置’改革思路,在自贸试验区、各产业功能区着力推行文勘‘区域评估’,保障项目入区前实现‘净地’供应。”青白江区审批和营商环境局项目投资建设科负责人黄燕给出了答案。

从开业角度来说,商业综合体开门迎客,大到项目准入审批、消防验收等,小到每一户商家办理营业执照、经营许可证等等,这些环节缺一不可。为此,青白江区审批和营商环境局创新开展集群审批,为入驻商家集中办理营业执照、食品经营、娱乐经营、卫生许可、电影放映等8类审批事项,确保入驻万达商业广场的商家顺利开业。

对于“青白江速度”,玉湖环球食品供应链中国西部基地项目负责人王骏,同样深有感触。仅用了7个月时间,就完成了从启动项目报征到交地的全过程,还一次性拿到了不动产权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实现了“交地即交证”。

项目审批在提速,企业注销也在优化。青白江区在四川省率先推行企业证照注销“一次办”改革,办理窗口从原来的18个减至1个,跑动次数压减了80%,平均办理时限压缩了25天以上,提交材料减少了70%,切实解决企业“注销难”问题,促进企业“新陈代谢”。

小型低风险社会投资项目从立项到不动产登记办理时间压缩至2个环节8个工作日;全市率先推行五天发五证式“拿地即开工”改革;全区政务事项92%全程网办、100%“最多跑一次”;122个事项“免证办”,181个事项“容缺办”;108个事项“跨省通办”、135个事项西南地区通办、213个事项“川渝通办”、292个事项“成德眉资通办”……如今,超高的审批效率,在青白江区已成为常态。

高效的审批离不开有效监管的保障,青白江区积极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全国率先实施“一单四库”市场监管新模式、全省率先在县级推出1384项行政处罚“四张清单”、全省率先开展“审管执信”四位一体联动服务,通过对全区17万余户市场主体开展信用风险分级分类差异化监管,实现监管对守法诚信企业“无事不扰”,对违法失信企业“无处不在”。

“金青新广”四地通办

——2019年,青白江区在全省率先成立行政审批和营商环境建设局,划转16个部门998项行政审批事项,开启“一枚印章管审批”时代。

——累计承接超270项国家省市下放事项,累计精简取消60余项审批事项。

——迭代推出免费刻制印章、商事登记确认制、证照分离、准入准营“三项”改革等举措,企业实现“0费用开办,立等出照”,近十年年均增长46.4%。

——工程建设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全流程办理时间由200余天压缩至40个工作日内。

深耕自贸改革“试验田”

作为国际贸易港口城市,“青白江速度”不仅体现在建设项目审批,也体现在国际贸易的改革创新上。作为中国自贸区中唯一以铁路枢纽为核心独立成片的片区,四川自贸试验区青白江片区以创新为突破口,不断深化改革,畅通国际贸易新通道。

成都国际铁路港

9年多来,在“钢铁驼队”的来回驰骋中,中欧班列开行范围不断扩大,目前已建立起西进欧洲、北上蒙俄、东联日韩、南拓东盟的班列线路网络和陆海货运配送体系,联接境内外城市100余个,开行量和综合评价指标全国领先。

但中欧班列在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的同时,一些制约因素也愈加凸显。中欧班列经行多个国家,贸易规则、铁路轨距和管理方式千差万别,每到一个国家都要调换运输单据,限制了铁路运行的效率。

2017年,四川自贸试验区青白江片区开展了基于“一单制”的单证、通关、金融业务流程试点,陆续落地了在途货物质押、银担联合等多种金融创新模式,创新推出了多式联运“一单制”提单,通过整合国际国内段物流信息,签发“一单制”单据作为唯一提货凭证,为班列沿线的互信互认打下了良好基础。

2019年11月,全国首个基于中欧班列多式联运“一单制”的跨境区块链平台——“中欧e单通”正式在成都国际铁路港上链,推动全国首单跨境电商质押担保融资业务模式落地,进一步提升跨境电商中小企业资金周转效率。

正是在一项项创新举措的支撑下,成都国际铁路港腾飞起来。开展口岸通关时效监控,投运大型集装箱查验设备(H986),建成综保区仓库管理系统(WMS)、智慧标签系统,持续提升通关效率。

通关的快慢,决定着货物的流通速度。今年5月10日,全国首列采用进境“铁路快通”新模式的中老班列顺利抵达成都国际铁路港,并完成所有清关程序,标志着中老班列正式迈入“铁路快通”时代。进出口企业可在火车未入境前提前办理“快速通关”手续,入境后无需停留口岸另行申报并办理转关手续,可直接运输至目的地海关办理清关手续,在该模式下万象—成都的中老铁路货物整体平均通关时间至少压缩24小时以上。

2022年5月10日,全国首列“铁路快通”中老班列顺利抵达成都国际铁路港

10年来,青白江区外贸进出口企业由50家增长至150家左右;外贸进出口总额由个位数增长至265亿元;外贸市场由周边国家转变为“一带一路”沿线等潜力国家……一项项改革,促进国际贸易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企业在这里安家落户,一座新兴港口城市正在崛起。

——全国率先创新“一单制”+跨境贸易区块链平台、银保联合、银担联合、内外贸联动的多种金融服务模式,累计签发“一单制”提单9000余单、融资金额近6亿元。

——全国率先创建“进口预包装食品标签智能辅助管理系统”,实现进口食品等消费品标签一次合格率从不到50%提高到99%以上。

——推进中欧班列运费分段结算估价管理改革,企业税负成本减少2%,改革案例作为全省唯一入选全国自贸试验区第四批“最佳实践案例”。

(亚太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