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Uber“聯姻” 狂歡前三個問題無法回避

第一財經

text

【亞太日報訊】Uber和滴滴終於以“週一見”的方式坐實了傳言四起又反復闢謠的合併案。8月1日下午,滴滴出行宣佈與Uber全球達成戰略協議,滴滴出行將收購Uber中國的品牌、業務、數據等全部資產在中國運營。

隨著合併傳言被坐實,是否涉及反壟斷、Uber中國員工去留以及市場競爭格局問題成為關注的焦點。

會被反壟斷叫停嗎?

滴滴宣佈將Uber中國的業務收入囊中之後,市場發出的第一個疑問是這一交易會不會因為反壟斷而中途夭折。

事實上,早在去年滴滴快的合併的時候,滴滴就已經面對過一輪反壟斷質疑。

當時易到用車曾公開宣佈向中國商務部反壟斷局、國家發改委舉報滴滴和快的的合併行為未按要求向有關部門申報、嚴重違反中國《反壟斷法》,請求立案調查並禁止兩家公司合併。而滴滴快的方面當時回應稱:由於兩邊企業均未達到有關經營者集中的申報門檻,因此不需要進行經營者集中申報。

這一次,大眾出行方面也提出質疑,滴滴出行和Uber中國合併後,佔有的網約車市場份額將超過90%,是否已經觸及行業壟斷及引發未來的不公平競爭。

根據第三方數據研究機構中國IT研究中心(CNIT-Research)發佈的《2016年Q1中國專車市場研究報告》,今年一季度,專車市場內滴滴專車以85.3%的訂單市場份額居行業之首,Uber和易到用車分別以7.8%、3.3%位列二、三位。滴滴、Uber中國合併後,將佔據93.1%的市場份額。

對此,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8月2日在發佈會上表示,商務部目前尚未收到有關滴滴和Uber中國相關交易的經營者集中申報。沈丹陽表示,按規定,凡符合《反壟斷法》規定申報條件和《國務院關於經營者集中申報標準的規定》中申報標準的,經營者均應事先向商務部申報,未申報的不得實施集中。

根據《國務院關於經營者集中申報標準的規定》,經營者集中申報的標準為參與集中的所有經營者上一會計年度在全球範圍內的營業額合計超過100億元人民幣,並且其中至少兩個經營者上一會計年度在中國境內的營業額均超過4億元人民幣;或參與集中的所有經營者上一會計年度在中國境內的營業額合計超過20億元人民幣,並且其中至少兩個經營者上一會計年度在中國境內的營業額均超過4億元人民幣。

知名IT與知識產權律師趙佔領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經營者集中申報的標準是營業額,不是市場份額。即使兩家企業的市場份額之和超過二分之一,如果營業額之和不到20億元、每家的營業額不到4億元,一般也不需要去申報。

而滴滴方面回應稱沒有達到申報標準。滴滴方面給出的解釋是目前滴滴和Uber中國均未實現盈利,且Uber中國在上一個會計年度營業額沒有達到申報標準。

Uber中國的800多號員工去留

相比上次滴滴快的合併,這一次Uber給Uber中國的員工相當優厚的安置方案。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瞭解到,Uber中國在宣佈被收購後當天連夜召開了員工會議,公佈了合併獎勵方案和離職賠償方案,在補償方案中,Uber將為符合條件的員工提供6個月的工資+6個月的可歸屬股票價值作為合併獎勵。後者相當於提前變現了六個月的股票價值,而並非傳統的固定期限後變現。

不過,上述獎勵的一半將在合併完成後一周內發放,而剩下的一半獎勵將在合併完成後30天內發放。而獲得獎勵的前提是到獎勵發放之時,該員工依然保持和滴滴或者Uber中國的雇傭關係。

也就是說,Uber中國的員工在合併一周內能獲得3個月的工資+3個月的可歸屬股票的現金獎勵;如果一個月內依然沒有離職,那麼還將繼續獲得3個月的工資+3個月的可歸屬股票的現金獎勵,但如果一個月內離職了,那麼後邊的獎金將無法拿到。

上述獎勵在一定程度上被解讀為滴滴管理層給Uber中國員工付的改口費,補償方案堪比裁員補償。

“中國對於我們來說是一場冒險,我為我們取得的成就感到驕傲。之後我將和所有中國Uber員工談論我們的新旅程,以及我們將如何同新的合作夥伴一起一如既往地為中國城市提供服務。”Uber創始人Travis Kalanick在8月1日傍晚公佈的內部郵件透露,Uber中國上線兩年多時間,中國團隊目前只有800多名員工,每個重點城市的員工數也不過是三四十人。

相比滴滴目前5000人左右的團隊規模,Uber中國這點員工數量按理不會成為阻礙雙方整合的重要因素。只不過,與此前滴滴快的整合不同的是,偏愛海歸人才的Uber中國與中國本土品牌滴滴相比,兩家員工很多時候被解讀為氣場不和。

滴滴和Uber中國合併事情宣佈之後,不少Uber中國的員工都表示惋惜。有Uber中國員工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自己會因為補償條件暫時接受入職滴滴,不過周圍也有同事選擇直接離職。

不過,相比一線員工,Uber中國戰略負責人柳甄以及Uber中國的大區經理的存在似乎更為尷尬。由於扁平化管理,Uber中國大區經理擁有極高的許可權,但在滴滴的管理架構又是另一套玩法。

神州、易到怎麼辦?

專車行業的老大老二合併了,雖然後面各家的行業排名都能自動向前遞增一位,但是從市場競爭角度來看,著實算不上好消息。

行業排名直接從第三升到第二位的易到用車在8月1日晚間突然發佈了一份針對滴滴、Uber中國合併的聲明。

易到方面在聲明中稱,滴滴和Uber中國的合併標誌著出行行業格局進入新的階段,戰場上只剩下滴滴Uber和易到兩家,今後的出行市場將是易到和滴滴的對決,而戰鬥是易到的魂。

此外,易到還表示滴滴和Uber中國的合併,絕不意味著出行領域的競爭已經結束。這使得中國出行市場將回歸商業本質,瘋狂補貼“燒錢”的時代將過去,重回用服務和品質贏得市場的時代。

隨後易到創始人兼CEO周航還發內部信稱,“市場永遠是變化的,誰是最後的霸主亦是未知。”

而易到的實際控制人、樂視董事長賈躍亭也在朋友圈聲援稱:“共用專車世界裏不需要壟斷者,也不會有壟斷者。易到將會推出史上最大力度的充返活動。”

有意思的是,除了隔空放話,易到還在滴滴、Uber中國合併消息宣佈之後,發出了Uber人才綠色通道的招聘廣告,向Uber中國的員工拋出繡球。

對於滴滴和Uber中國合併,神州專車的運營主體神州優車董事長兼CEO陸正耀日前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並不在意這個事情可能產生的影響。出行市場很熱,所有錢都往裏面砸,但神州專車即使面對很大競爭,也能在無數的泡沫和雜音中間堅定自己商業邏輯。

“我們不拼爹,當爹更爽。神州的商業模式,不是要把別人都打死,也不是要和別人合併。”在陸正耀看來,神州專車的定位與目前拼價格的滴滴、Uber有著明顯的差距。“我的客戶客單價在80塊以上,而有些友商客單價只有十幾塊。”

而NewGen Capital創始合夥人張璐認為,獨角獸Uber公司已經進入尋求退出、IPO階段,在這個過程中面臨著巨大的來自投資人的壓力。這主要是由於Uber在除中國以外的其他市場已經實現盈利,但中國市場一直由於補貼等原因長期處於虧損狀態。現在Uber全球需要在中國市場找到一個出路來打通IPO的發展道路,而中國市場的唯一解決方法就是賣給滴滴或併入滴滴。

不過,在張璐看來,一個略顯意外之處在於,業界沒想到滴滴同樣如此需要Uber中國的收購。因為如果滴滴一直擁有對外披露那樣的好成績,其實根本不需要Uber中國,這次對Uber中國的並購在一定程度上證明瞭實際情況可能並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