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以寧:沒有一個主要國家像中國這樣定硬性的增長指標

新浪财经

text

經濟週刊和國資委新聞中心共同舉辦的第十四屆中國經濟論壇將於12月10日在北京舉行。論壇主題:創新是中國發展的新引擎。上圖為著名經濟學家、中國經濟論壇學術委員會主席厲以甯。(圖片來源:新浪財經 劉海偉 攝)

【亞太日報訊】 由中國經濟週刊和國資委新聞中心共同舉辦的第十四屆中國經濟論壇將於12月10日在北京舉行。論壇主題:創新是中國發展的新引擎。著名經濟學家、中國經濟論壇學術委員會主席厲以甯在發言時表示,今後想超高速增長也不可能,因為要素成本上升,這就表明了你要想維持超高速發展可能是虧本的。

厲以寧透露,他參加了“十三五規劃討論,討論達成兩個共識。第一“十三五規劃增長率不會太高,超高速時代已過去;第二,觀念在改變,過去以經濟增長率為硬性指標才有威信的觀念在改變。

關於未來改革的方向,他指出,第一,建立完善法人治理結構的市場主體;二是國有企業的改革;

以下是文字實錄:

厲以寧:

我要講的問題就是怎樣理解新常態,新常態就是常態,符合經濟發展規律的就是常態。相對我們來說,比如說我們經濟增長在過去的時間是怎樣的,過去增長是超高速增長,超高速增長實際上就違背了經濟發展的規律。違背了經濟發展規律,弊大於利。舉例來說,資源加快消耗,生態環境造成破壞,低效,某些部門嚴重產能過剩。這四個大家都能看到,還有一個更深層次的問題,錯過了結構調整的機會,錯過了自主創新的機會。因為都忙於在超常規、超高速增長方面,這樣就產生了它的問題。

我們今後想超高速增長也不可能,因為要素成本上升,這就表明了你要想維持超高速發展可能是虧本的。我們馬上就要制訂“十三五規劃,大家怎麼考慮呢?我參加了討論。兩個認識是共同的,第一既然要定“十三五規劃,增長率不要太高,超高速是不可能的,那個時代已經過去了,應該是中高速增長,究竟中高速增長多高呢?7%左右,有的提出6%到7%,6.5%到7%,反正5年是可以的,以後有可能還要低,即使6,全世界能夠連續保持6%的增長率,同樣是中高速增長。第二,觀念在改變,我們過去的觀點好象經濟增長率一定是硬性的指標,因為這樣才有威信,實際上不應該這麼看問題。應該說目標增長率不應該是剛性的,中央、全國人大一通過,地方人大一通過,就成為鐵板釘釘了,為制訂的這個剛性指標而努力,這就形成地方政府的壓力。大家覺得既然全國人大通過了,就非完成不可,而不顧形勢的變化。這樣結果就造成了要完成這個目標,出現各種產能過剩現象,信貸超標現象出現了,全世界主要國家沒有一個國家像中國這樣定硬性的增長指標,都是改為預測值、彈性值、軟值。每個季度要調整,年初估計今年增長是4.5,過了幾個月沒有到,第二季度改回4.2,或者4,可以調,這種調指標實際上是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的,硬性指標就會造成壓力,這樣的觀點要改變。

你要完成中高速增長率的常態,除了要改進彈性指標,用預測值代替目標值,還要改革配套。因為新常態是配套改革的綜合成果。當前這麼多的改革當中,最重要的改革是哪幾個改革呢?大概是以下幾個改革。

第一,建立完善法人治理結構的市場主體,就是秘書長所講的國有企業,國有企業有兩個層次的改革,一是高層次的改革是資本資產機制的改革,資本如何發揮更大的作用,國家應該管資本,把資本用活,二是國有企業的改革,國有企業的改革必須分門類、分行業,有些行業公益性的,有些行業是國家特別重要的,不可或缺的,還有一些競爭性的行業,所有行業共同的目的就是把企業搞活。緩和經濟所有制不同行業的比例是不一樣的,競爭性的行業要看行業具體情況而定,國家不一定控制,但是某些特殊的行業,國家還是需要控制的,也可能是相對控制,也可能是絕對控制。我們要記住,即使幾個國有企業都投資建立了新的國有企業,也比單一的投資主體建立的國有企業好,因為董事會不是代表一方的,而是代表各方的。雖然國有資產是國有的,但是董事會有各方的代表,爭論的不是一種聲音,這也是有利的。

混合經濟所有制在競爭性行業中,遲早中國要走到職業經理人制度。因為職業經理人制度是非常重要的,產權激勵機制,沒有職業經理人制度搞不起來。如果全是官員調動職務來當總經理,就不是職業經理人,要學做職業經理人。職業經理人有供方、有求方。需求方就是國有企業改制,完善法人治理結構,這就需要職業經理人,有需求,有供給。在西方發達經濟國家經常是這樣一種情況,有企業諮詢公司,有獵頭公司,有企業家協會,經理人協會等等,他們把這些人的資訊會聚在一起,推薦經理人。沒有仲介機構,職業經理人制度形成不了,因為他跟一般的勞動者不,不會自我標賣,因為他的面子在那,不會那樣做,主要是通過仲介組織推薦進入。

德國有一家很有名的企業,他們企業需要經理人,前提是連續幾年虧本,董事會不滿意,找到企業諮詢公司,不是給你派經理人,我先跟你定承包合同。我去了第一年扭虧多少,第二年扭虧多少,承包三年才扭虧為盈,如果完成這個目標,你給盈利比例多少,然後再推薦經理人。很多地方這樣做就成功了。企業是帶著一個團隊去的,而不是一個人在那裡。帶著團隊去了以後,滿意了,扭虧為盈了,指出你的毛病在哪裡,然後再派經理人。他們都是帶隊承包的職業經理人。他們有市場,中國遲早要有的,特別是競爭行業,還包括民營企業,要搞現代法人治理結構也一定這樣做。它有一個過程。公務員如果退休以後能夠成為職業經理人是很好的事情。這就是我們需要的第一個改革,獨立市場主體的改革。(新浪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