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夫的现代诗歌创作对台湾现代诗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与余光中被并称为世界华文诗坛的双子星。
据台湾诗人方明透露,台湾著名诗人洛夫于今日凌晨3时因肺部疾病在台北荣民总医院逝世,享年91岁。洛夫去世时,仅家人及生前好友、诗人方明陪伴在侧。在接受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电话采访时,方明表示,洛夫于一周前入院,由于害怕细菌感染,也没有让朋友前来探视,只有家人和方明陪在身边。“前天晚上还很好,还能握住我们的手讲话,昨天突然间细菌指数升得很高。”
就在本月3日,洛夫还在台北出席了新诗集《昨日之蛇》的新书发布会,这也是他最后一次公开露面。
洛夫,原名莫运端、莫洛夫,1928年出生于湖南衡阳东乡相公堡,1943年,洛夫入读私立成章中学初中部,也是在这一年,他以“野叟”为笔名发表第一篇散文《秋日的庭院》。初中三年级时,因阅读大量俄罗斯文学作品,他将自己的名字由“运端”改为“洛夫”。1948年洛夫入读湖南大学外文系,次年随国民党抵达台湾。1954年与张默、痖弦在台湾共同创办了《创世纪》,并任总编辑20余年。
《创世纪》是中国现代诗歌的标志性刊物之一,强调纯粹性、独创性、世界性,主张整合中国与西方、现代与传统,以建立一个崭新的中国现代汉诗诗学体系。台湾大学外文系教授廖咸浩在接受《联合报》采访时表示,洛夫是台湾上世纪50年代诗坛的拓荒者之一,《创世纪》与当时其他诗刊的不同之处在于创办者的军中诗人背景,这让他们的诗歌有着对于战争、流离的深刻反思。例如洛夫最著名的诗歌《石室之死亡》,在写作手法上收到西方超现实主义的影响,而在题材上,则用于反思战争,在语言上感觉突破边界和俗套。另外一首短诗《无岸之河》则表现了战争的可怕以及战争对于人类存在造成的冲击,发人深省。
1996年洛夫移居加拿大温哥华,2016年夏天返回台湾定居。洛夫曾在采访中将1949年和1996年的两次移居称为“自己的两次流放”。他早年的诗歌采用超现实的表现手法,极富魔幻色彩,被诗坛誉为“诗魔”,台湾出版的《中国当代十大诗人选集》曾将洛夫评为中国十大诗人首位。洛夫的现代诗歌创作对台湾现代诗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与余光中被并称为“世界华文诗坛的双子星”。
声音
颜艾琳(台湾诗人):洛夫比北岛、比舒婷,强过十几倍
他的文学技术,他整个人的涵养让我十分佩服。我觉得他比北岛、比舒婷(这两个人我都认识,我和舒婷也是好朋友)强过十几二十倍。我真的必须这么讲。诺贝尔文学奖没有颁给他是一个非常大的错误。因为他很早就颠沛流离,50岁才开始接触书法,70岁就办书法展。他做什么事情都是很绝对的。
如果你看《他们在岛屿写作》(纪录片),会看到他在温哥华的时间,每天早上六点就起来,前两个小时要么写作,要么读书,之后就去吃饭,休息,再起来读书写作。他的人生就是读书写作,最后在创作里安身立命。他2016年回台湾定居,我们有机会见面吃饭,我还是很高兴的,总觉得他还可以再活好几年。台湾这边有好几本他重要的书,最近都在重新整理,要出精装本。比如《摩灯》已经进入了三校,五月份要在台北举办新书发表会,现在也没有办法了。这一点我很难过。
他的重要性并不亚于余光中,只是因为余光中的生命版图,让他在大陆更具有重要性。在台湾,了解现代诗,如果没有读过洛夫,那是不可能的。因为他是台湾,是整个华语诗坛里面,象征派的超前卫大师。
(来源:界面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