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紧急封城:总理苦口婆心、民众慌忙“出逃”

text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意大利“扛”不住了,紧急封城成了唯一的选择。

当地时间8日凌晨,意总理孔特签署法令,宣布封锁意大利北部整个伦巴第大区、以及威尼托、艾米利亚-罗马涅等14个省份直至4月3日,热门旅游地米兰和威尼斯也将受影响,涉及至少1600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4。

长安街知事注意到,孔特在宣布封城后的首次讲话中,呼吁民众要负起责任,必须遵守这些禁令,不可逃避。而大批民众则着急在法令生效前“逃离”被封锁地区,这无疑增加了潜在的传播风险。

孔特说,“我们想要保护所有民众的健康安全。我们清楚,这样的禁令会给大家造成不便,大家将会做出些牺牲,无论是大的还是小的,但现在是我们要负起责任的时候,我们必须遵守这些禁令,不可逃避。”

根据最新法令,封锁期间,上述地区除执行任务的军警、医护人员和紧急救援人员,禁止所有人员出入。

法令规定, 所有学校停课,所有娱乐场所、博物馆、体育馆、游泳池将被关闭。除专业赛事外,所有体育活动将被暂停,包括意甲在内的专业赛事,不允许观众在场观看。酒吧和餐馆必须确保顾客之间至少保持一米的距离,否则将被关闭。

违反法令者将被视为“犯罪”,可被处以罚款或三个月监禁。意政府强调,警方对违法者可采取强制措施,如有必要,将出动军队。

虽然总理“苦口婆心”,但民众们还是抢在法令生效前的“窗口期”四散奔走。

据美联社8日报道,7日晚间,由于有消息称政府计划封城,威尼托大区帕多瓦市曾出现混乱,酒吧和餐馆人群四散,火车站则挤满了提着行李箱,戴着口罩和手套的民众。

据意大利《共和报》报道,孔特签署法令后,米兰中心车站和加里波底门站的夜班列车内涌进了大量人群,超过500人想要登上开往意大利南部的最后一班列车。售票处至少有150人等待购买车票,希望在封锁令生效前离开伦巴第大区。此外,还有部分暂时居住在米兰的南部省份居民驾车离开,担心困在当地。

被封锁的伦巴第大区和其他11个省 图源:观察者网

意大利是当前欧洲疫情最严重的国家,本周内确诊病例增加了一倍以上。

截至当地时间8日0时,意大利新增确诊病例1332例,累计确诊病例增至6012例,累计死亡患者达233人。疫情已蔓延至93座城市,其中,近九成确诊及死亡病例出现在伦巴第、艾米利亚-罗马涅和威尼托大区。

意大利布雷西亚,医务人员在医院外搭建的帐篷中工作。图源:新华社

还有一名意大利高级官员确诊感染新冠肺炎。当地时间7日,意大利拉齐奥大区主席、执政党民主党领袖尼古拉·津加雷蒂通过社交媒体向公众通报,他已被确诊感染新冠肺炎,目前症状较轻,正在家中接受隔离观察和治疗。

报道称,津加雷蒂是意大利目前确诊的最高级别官员,从2月27日开始,与他接触过的国家政要、国会议员和地方高级官员已超过百人。

津加雷蒂社交媒体截图

长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注意到,早在1月31日,意大利就宣布国家进入为期六个月的“紧急状态”,此后防控措施逐步升级,包括叫停威尼斯狂欢节、关闭热门景点、封锁11座城镇等。

然而,疫情的严峻形势却未能引起意大利民众的足够重视,街头仍有大量民众不戴口罩,有议员戴口罩进入议会被质疑,还有居民聚集街头抗议“戴口罩“。

2月23日,伊夫雷亚一年一度的“橘子大战”依旧照常举行,约15000人参加了狂欢。

26日,意大利一名去过三个疫区的议员戴着口罩进入议会,却因此被嘲笑。气得他对大家说“如果你们是聪明人,你们也早就戴上口罩了”,说完怒摔话筒。

29日,在意大利一小镇,居民们举行集会活动、抗议政府全面关停娱乐场所,他们在没有戴口罩的情况下,手拉巨大横幅,抗议政府的封锁指令。

除本国确诊人数迅速上升外,意大利还向多个国家输出病例,欧洲国家不少新增病例都曾有意大利旅行史。目前疫情已经在全欧蔓延开来。截至3月8日,德国确诊病例增至847例,法国累计确诊949例,荷兰、比利时、西班牙等国确诊人数也不断增长。

当地时间3月2日,欧洲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宣布,将新冠病毒疫情的危险程度确定为“中高级”(moderate to high),这意味着“疫情仍在扩散”。

虽然各国都在采取措施防控新冠疫情,但欧洲防疫工作仍面临一些不利因素。欧洲一体化程度较高,各国人员流动频繁,申根协定又让申根区各国实际无法限制人员的跨国流动,这大大增加了疫情防控难度。

病毒没有国界,疫情是人类共同的敌人。2月28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同意大利外长迪马约通电话。王毅说,近日意大利北部地区暴发疫情,中方对意人民遭遇的困难感同身受,谨表示诚挚的慰问。中方愿根据意方需要,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我们愿同意方加强专业领域沟通,开展远程医疗、药品和疫苗研发领域合作,交流疫情防控经验和技术。

3月2日,中国驻意大利大使李军华接受安莎社采访时强调,中方愿为意大利抗击疫情提供力所能及的各种协助。中意传统友好,也是患难之交。面对疫情挑战,我们更应坚定信心、同舟共济,以科学、理性的态度开展有效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