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日报观察 | 卡塔尔为何被踢出群聊?

亚太日报

text

** 亚太日报评论员千里岩**

卡塔尔这个海湾国家昨天遭遇了一场外交风暴,他的三个邻国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和巴林还有另一个阿拉伯兄弟埃及同一时间内一齐宣布断绝与其外交关系。

之后,事情并没有就此打住,晚些时候利比亚和也门的哈迪政府甚至印度洋上的岛国马尔代夫也宣布中断与他的外交关系,并且沙特还在呼吁其他“兄弟国家”也切断与卡塔尔的外交关系。

除了中断外交关系之外,沙特、阿联酋将关闭与卡塔尔的陆上边境,断绝与卡塔尔之间的所有空中与海上交通。巴林则走得更远,干脆宣布断绝两国人员往来,并勒令境内的卡塔尔公民在14天内离境。沙特等国还顺手把正追随其在也门作战的卡塔尔部队也开除出了“联军”。

卡塔尔居民6月5日纷纷抢购食品和饮用水

这些国家对卡塔尔的指责明面上可以归纳为两大罪状:干涉内政和支持恐怖主义势力。

他们所说的卡塔尔干涉别国内政,大约是指的卡塔尔著名的国家名片“半岛电视台”在阿拉伯国家的社会下层具有强大影响力这一现象,而支持恐怖主义势力说法则更有趣一些,埃及的愤怒来自卡塔尔长期支持埃及国内被军方等世俗派势力视为眼中钉的“穆兄会”,巴林和沙特则是因为卡塔尔与伊朗之间的关系似乎有升温迹象。

作为一个君主制,尤其是本国国民多数为逊尼派穆斯林的阿拉伯国家,一边与著名的“穆兄会”关系密切,其国家媒体“半岛电视台”又以非常“开放”的态度在阿拉伯国家社会底层有强大的号召力:另一边与几乎是多数逊尼派阿拉伯国家公敌的伊朗关系暧昧,同时惹恼了坚持世俗化的共和制和政教合一君主制阿拉伯兄弟们,不能不说这是一件非常怪异的事情。

卡塔尔这种特殊的对外政策根源其实与其独特的自然环境有着密切关系。

卡塔尔本身即便放在中东这个环境下看来也是一个小国,常住人口不过200万出头,其中本国人口大约只有30万左右。但是得益于坐拥世界第三的天然气和第十三的石油储量,卡塔尔社会发展水平较高国民福利优厚,因此虽然是一个介于绝对君主制和立宪制之间的国家,但是政治环境稳定国民满意度较高。

自身政治环境稳定而财力充裕的条件反过来又促使了现任和前任国家元首,两位埃米尔对于卡塔尔在世界范围内最少是在中东范围内的国家地位有着较高的追求。

按照常理,一个国家如果想发挥自己的影响力,其根基在于要么通过军事实力来确保自己有贯彻国家意志的能力,要么有足够的经济手段去促使别的国家或者某些势力愿意对其采取合作态度,在此基础上辅以灵活的外交手腕方可成事。

卡塔尔的国家规模过小决定了,其军队不管武器装备多么先进,可刚过万人规模的军队中都有一半军人不是本国公民,注定不可能成为推行其对外政策的主力工具。因此两任埃米尔必然选择了一边灵活自主的与周边大国开展交往,一边利用石油美元积极参与中东和周边阿拉伯国家的一些重大事务。

在选择合作者的方面,卡塔尔确实具有相当的弹性。不同于沙特的严格社会宗教政策,卡塔尔的埃米尔家族虽然同属瓦哈比教派,但是因为本身生活在外国人的“汪洋大海”中,并且为了减少与西方国家交往中的障碍,甚至凭借宗教之间的交往作为扩大自己政治影响力的工具,卡塔尔的宗教政策相当灵活。

从国家层面来说,卡塔尔坚持把伊斯兰教作为官方意识形态,从立法方面也是以伊斯兰教的教法作为依据。

不过卡塔尔政府并不绝对排斥其他教派甚至宗教,虽然不鼓励外国宗教组织在其国内传教,但是在卡塔尔政府的支持下基督教许多教派都在其境内建立了教堂,甚至印度教和佛教等宗教团体在合法登记后也可以公开活动。卡塔尔还专门举办过世界宗教界人士交流大会,邀请了从天主教神父、东正教神甫到佛教高僧甚至还有犹太教的著名拉比出席。

前面说过,卡塔尔多数公民是逊尼派,什叶派只有不超过10%是绝对少数,更重要一点是卡塔尔的灵活宗教政策令其并无不满。这一点无疑让卡塔尔不同于其他海湾国家,在与什叶派主导的伊朗打交道时候少了最大的一重障碍。

另外卡塔尔自身的政治稳定决定了,埃米尔家族并不担心自己的合作伙伴的政治态度可能导致引火烧身。本身国民对于自己优裕的生活心满意足,宗教上又相对宽松,没有什么去“革命”的动力。所以不论是伊朗可能的“输出革命”,还是“穆兄会”的政治伊斯兰主义蕴含的强烈平等色彩,虽然能让别的君主制的阿拉伯国家戒心重重,但是对卡塔尔本身都无直接威胁。

卡塔尔的埃米尔为自己创造了一个相当宽松的外部环境,手中又握有大把的石油美元作为实现自己雄心壮志的工具。自从“阿拉伯之春”以来席卷中东的“革命”浪潮让别的阿拉伯国家胆颤心惊,但是对于卡塔尔来说恰好是一个大展宏图的机会。

在此期间卡塔尔积极参与利比亚内战支持穆兄会反对卡扎菲和后来的世俗派武装,埃及穆兄会背景的穆尔西当选总统后又宣布提供140亿美元的支持,在巴勒斯坦则支持同为穆兄会分支的哈马斯运动,在叙利亚支持反对巴沙尔政权的武装等等,一时间可谓是“小国大外交”。

海湾战争时期,穆兄会组织的一场支持伊拉克的反美筹款游行

但是,卡塔尔虽然发挥出了与自己国家“硬实力”不相称的“软实力”,却同时也越来越让自己的邻居兄弟警惕起来。不同于卡塔尔没有后顾之忧,沙特和巴林自身存在着不少问题。

什叶派的伊朗能够让多数阿拉伯国家感受到威胁的不外是“教派和伊斯兰革命”这两点。沙特的什叶派虽然整体是少数但在聚居东方省并非少数,至于这次另一个大动肝火的巴林局面更难堪,除了王室是逊尼派之外,多数国民都是什叶派,因此2011年完全是仰仗沙特国民卫队的镇压,王室才保住了政权。至于埃及则是已经与反对世俗化的“穆兄会”斗争了好几十年,早就将其定性为恐怖组织了。

卡塔尔用半岛电视台的品牌效应到处鼓励“革命”,对于这两国的王室来说不可能不感到威胁,而与自己眼中的死敌伊朗交好势必更让他们难以容忍。几年前,因为卡塔尔对伊朗的态度暧昧,沙特、巴林和阿联酋就曾经闹到召回大使的地步。

这次沙特担心美国未来可能从中东收缩势力,伊朗可能趁机坐大,为此不惜在美国总统特朗普到访期间提出了3000亿美元的军购和军事合作合同,以及热切响应特朗普号召成立的“反恐联盟”就都着明确针对伊朗的目的。

因此尽管前些日子所谓的埃米尔内部讲话中交好伊朗的言论后来被卡塔尔官方否认,声称是黑客所为,但是最近几天里埃米尔与伊朗新当选总统通电话向其祝贺一事最终让他们到了爆发点。于是妥妥的两顶大帽子“干涉他国内政”和“支持恐怖主义”同时戴到了卡塔尔头上。

目前的外交危机显然让卡塔尔比较尴尬,著名的卡塔尔航空不得不停飞多条通往上述国家的线路,各种贸易往来也大受影响。但是考虑到卡塔尔自身的经济实力不错,而且即便依靠油气资源也能坚持很久,所以前景倒是未必很悲观。

另外,沙特的号召力未必能够做到“振臂一呼从者云集”的地步,虽然有消息说阿拉伯国家联盟也开除了卡塔尔,但是考虑到阿盟除了已经被中止席位的叙利亚和卡塔尔本国之外还有20个成员国,没有经过最少外长会议级别的讨论,不可能一时间作出如此决策。想当初海湾战争这种大事上,阿盟都愣是拿不出来一个像样的决议来,唯一一次强硬决议是开除了创建者埃及,因为其单独与以色列建交了。

其实就是沙特完全主导的“海合会”也不见得就是铁板一块,目前还没也没有宣布开除卡塔尔。六个成员国里面,除了三个跟卡塔尔断交的和卡塔尔本国之外,另两个成员国态度仍然不明朗。

阿曼因为属于独树一帜的“伊加德”教派,从不参与逊尼派和什叶派纷争,甚至沙特折腾“34国反恐联盟”还是高举“海合会”大旗出兵也门都统统不参与,想来这次也不会积极追随。科威特因为特殊地理条件,直接接壤两大什叶派国家伊朗和伊拉克,为了自身利益对于伊朗的态度一直比较温和,这次同样未必会参与其中。

因此,这场风波里卡塔尔虽然目前有被“踢出群”之势,但是沙特等国如果不见好就收,未来很可能“骑虎难下”。卡塔尔目前的态度相对低调,除了有限辩解并没有语出恶言进行反击,显然也是想尽早化解危机。由此看来相较于长期僵持的局面,最终双方达成妥协解决危机的可能更大。


作者简介:

作者千里岩,从事国际事务、反恐安全、军事思想、军事战略和装备领域研究。

亚太日报观察专栏作者均为资深新闻从业人员和国际问题专家,长期从事国际报道,他们秉承亚太日报原创、独家、深度、开放、联动的理念,以独特的视角评述当今国际大事。

(来源:亚太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