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致癌研究在美起爭議 專家:致癌風險不及牛肉

參考消息網

text

【亞太日報訊】境外媒體稱,一項重要的新研究把移動電話輻射與大腦和心髒部位的癌症聯系了起來。

美國《時代》周刊網站5月27日發表題為《對老鼠的研究發現了癌症與手機的聯系》的文章稱,這項新研究是由美國國家毒物管理局在老鼠身上進行的。研究者讓老鼠每周連續七天每天接受來自手機的射頻輻射大約九小時。他們發現,受到輻射的老鼠更容易患癌症,特別是惡性神經膠質瘤——一種大腦中的神經膠質細胞腫瘤——和心髒部位的腫瘤。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的專家對該研究論文進行了審核。論文作者稱,今後幾年將會出現更多關於這種聯系的研究。關於這篇新報道存在某些重要的附帶說明。對老鼠進行的研究絕不能直接“移植”到人類身上。不過,它確實可以為研究人員提供證據,從而開展有關手機輻射對人類影響的進一步研究。研究還顯示,雄性老鼠表現出的結果最具統計學意義。

其他研究也曾發現癌症與手機之間的聯系,不過總體來說研究仍然有限。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在2011年曾把使用手機和接觸其他射頻電磁場列為可能致癌的因素。國家衛生研究院在有關該研究的聲明中說:“此項對老鼠的研究將由更多專家進行審核。需要指出的是,以往通過稍早進行的大規模人口研究收集到的人類觀測數據曾發現,使用手機可導致癌症風險增高的證據有限。

其他研究曾得到過互相矛盾的結果。丹麥的一項群組研究曾考察了35.8萬名手機用戶的賬單信息,並拿來與全國癌症登記機構的腦部腫瘤信息進行比較。這項研究並沒有發現兩者之間存在聯系。今年5月發表的另一項研究則考察了1982年至2013年間澳大利亞的腦癌發病率,但並未發現手機進入社會後癌症病例數上升。盡管如此,其他一些由政府支持的研究把大腦活躍度的變化與手機的電磁場聯系到了一起。而2014年6月的一項研究發現,手機輻射可以使男性精子的活力和壽命分別下降8%和9%。

另據台灣“中央社”5月27日報道,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專家質疑國家毒物管理局以老鼠進行手機電磁波輻射對罹患腫瘤造成影響的實驗結果。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報道,國家毒物管理局昨天公布的部分研究結果顯示,由於全球手機普及率逐漸擴及各年齡層,即便手機電磁波造成的致癌率不是相當高,對公共健康造成的隱患仍不容小覷。

該研究院的專家提出了這項研究的缺陷。他們指出,在實驗中,將還在雌鼠子宮裡的小鼠每天暴露在極高的手機電磁波中,一直到它們兩歲為止。盡管如此,仍只有2%到3%的雄鼠生成腫瘤,雌鼠則是一只都沒有受到影響。

專家表示,沒有一只雌鼠出現腫瘤很不尋常,而且沒有暴露在手機電磁波下的老鼠的死亡速度反而高於暴露在手機電磁波下的老鼠。

美國癌症學會專家奧蒂斯·布勞利說:“既便手機會致癌,也沒有達到會提高患癌風險的程度。其致癌風險還沒有牛肉高。”

(參考消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