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儿童安全力教育专项基金在北京史家小学启动。未来5年,该基金将在350所“安全力教育示范校”开展培训项目,推动构建完善的校园—家庭—社区安全体系,促进儿童自我安全力提升。 谢季森 摄
中新网北京3月29日电 (记者 张素)29日,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儿童安全力教育专项基金在北京史家小学启动。未来5年,该基金将在350所“安全力教育示范校”开展培训项目,推动构建完善的校园—家庭—社区安全体系,促进儿童自我安全力提升。
记者从启动仪式上了解到,2021年是中国红十字会应急救护推进年,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也将开展“救在身边·校园守护”行动,儿童安全力教育专项基金是其中组成部分。
中国疾控中心慢病控制中心和全球儿童安全组织(中国)团队在2017年底发布的《中国青少年儿童伤害现状回顾报告》显示,2010年至2015年,每年有54000多名0至19岁青少年因伤害而死亡。造成伤害死亡的前三大原因是溺水、道路交通伤害、跌倒/坠落。
专家基于对儿童伤害领域的大量案例循证研究发现,90%以上的伤害是可以预防的。鉴于此,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儿童安全力教育专项基金旨在动员学校和社会力量,致力于共建共享儿童安全体系,培育儿童预防伤害的自我觉知能力。该基金还将创建儿童伤害数据库,开展伤害行为循证分析,建立青少年儿童安全力教育公益网站,面向社会共建共享预防知识资源。
3月29日,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儿童安全力教育专项基金在北京史家小学启动。图为学生们参与安全隐患查找互动。 付春来 摄
“学生安全教育中安全隐患的预警、排查、自救和风险规避是一种综合能力,也是我们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理事长郭长江在启动仪式上说,掌握安全教育知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助于让孩子们远离伤害。
史家小学副校长李娟谈及这项活动时说,要让每一位学生掌握安全力,即具备发现危险并进行自我控制的能力和意识,将这种能力形成习惯并执行下去,进而影响自己和身边的人。
启动仪式后,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儿童安全力教育专项基金发起人、中国儿童伤害预防教育专家张咏梅主讲了题为“安全力,助我远离伤害!”的公益教育课。课上,她通过寻找校园安全隐患、绘制安全警示备忘录等互动方式,围绕知、信、行三个方面认识伤害,解读预防措施,培养学生安全预警的意识。
课后,史家小学的同学收到一份“安全行为口令卡”,卡上写有学校生活的安全行为要求。张咏梅说,在教会孩子们学会排查环境隐患技巧的同时,更要落实到行为习惯的改变。“明确的口令要求对孩子的安全力提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她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