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3月9日从接近监管人士处获悉,央行近日向商业银行下发《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存款利率管理的通知》(下称《通知》),重拳打击高息揽存。数位股份行和国有大行人士向记者证实收到相关文件。
《通知》主要涉及三点,一是各存款类金融机构应严格执行中国人民银行存款利率和计结息管理有关规定,按规定要求整改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档计息等不规范存款“创新”产品;二是中国人民银行指导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加强存款利率自律管理,并将结构性存款保底收益率纳入自律管理范围;三是中国人民银行将存款类金融机构执行存款利率管理规定和自律要求情况纳入宏观审慎评估(MPA),同时指导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将上述情况纳入金融机构合格审慎评估。
金融监管研究院资管研究部总经理周毅钦撰文指出,此前MPA考核中定价行为指标总体压力不是那么大,原因是类似结构性存款等很多创新产品没有纳入到定价行为监测范围。MPA的定价行为是一票否决,现在如果纳入到监测范围,稍有不慎就不达标,整个MPA会划入C档。
这意味着对结构性存款监管是全方位的:结构性存款保底收益率纳入自律监测范围,则保底收益率太高会被认定为违反自律规定,同时会连累MPA考核。但通过产品设计绕开限制的希望,又因对假结构性存款的强监管而幻灭。
“我们行不合规的结构性存款业务基本已经停掉,影响并不大,”某大行资深资管人士告诉记者,“政策对整个行业存款利率会有一个向下的引导,间接对理财产品收益率下行形成一定支撑。
去年监管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业务的通知》,要求商业银行发行结构性存款应当具备普通类衍生产品交易业务资格、不得发行收益与实际承担风险不相匹配的结构性存款等,也拉开银行结构性产品整改大幕。
此前界面新闻记者走访多家银行网点了解到,部分农商行和城商行的深圳网点已经停售结构性存款,主要考虑到负债成本和衍生品交易资质问题。同时部分股份行在陆续试水具备行权条件的结构性存款。
记者观察到,目前市场上试水的结构性存款设计上的折衷办法主要是令产品在保底利率条件下行权变成有可能发生的小概率事件(区别于假结构性产品将挂钩的衍生产品行权条件设置为几乎不可能触发事件),投资者获得的收益率很大概率在保底利率以上,但不会以最高档利率“刚兑”、变成固收类产品。
“虽然触碰到保底利率概率不高,但至少在产品结构上符合监管对真结构存款的基本底线,即交易结构上具备行权条件并且有真实的衍生品交易,另外收益率存在一定波动。”有银行资管人士评价道。
但市场也对该结构性存款产品是否为“真”存疑,因为其在保底利率条件下行权的概率很低。
某业内人士表示 ,将结构性存款保底收益率纳入自律监测范围和MPA考核中定价行为监测范围,意味保底利率将受到约束。如果产品有较大概率在保底利率条件下行权,对投资者来说缺乏吸引力,不得已要推出这种‘折衷’设计。
“说实话我们也不确定这类产品是否满足监管对结构性产品的认定,因此依然在控制试水产品规模,保证整个结构性产品规模不增长并控制产品收益率。”某业内人士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