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本地治裏市的哥特式建築聖心教堂。 圖片來自網絡。
李安導演的3D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以下簡稱《少年派》)在全球熱映,取得高票房的同時,更斬獲今年奧斯卡11項提名,使得影片的取景地之一、派的故鄉——南印度小城“本地治裏成為人們的熱議主題。記者近日走訪了這座“最不印度的城市。
在影片中被翻譯為“朋迪榭裏的這座小城的確是一個獨特的地方,它既保留了法式風情,又散發出印度古老而神秘的色彩。
從泰米爾納德邦的首府金奈乘車出發,沿途是被刷成五顏六色的印式平房。印度人喜歡豔麗顏色,並體現在建築和服飾中。向東南方向行駛100多公里,就來到位於孟加拉灣的海濱小城“本地治裏。整潔寬闊的海濱大道,齊平排列的闊葉熱帶樹木,一望無際的海灘,還有道路一旁的花園洋房,這一切都讓人感覺仿佛置身歐洲。
這裡在16世紀被葡萄牙佔領,1673年法國人開始了長達近300年的殖民統治。法國人在這裡修建了一條縱貫南北的人工河,河東是被稱為“法國區的殖民時期老城區,至今仍保留了不少法式建築,有為紀念在一戰中陣亡法國士兵的“戰爭紀念碑、天主教教堂、標有法文名稱的法式餐館等。河西則是被稱為“印度區的新城區,臟亂一如其他印度城鎮。
印度本地治裏市的法式建築。 新華社記者汪平攝。
走在“法國區,你會有一種置身法國小鎮的錯覺——乾淨整潔的街道,整齊劃一的小洋樓坐落在街道兩旁,花園中的綠植和花卉悄悄探出柵欄向外張望。法國殖民時期修建的市政大樓、圖書館、教會醫院和教會學校隱匿其中。甚至這裡的印度警察也保留了戴法國警察獨有的紅色高帽的傳統。李安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法屬印度(法國區)無與倫比,攝像機隨地一擺就拍攝,畫面自然而美麗。
正是這種法式風情拉近了“本地治裏與歐洲人,特別是法國人的距離。漫步在“法國區,你隨處可見身材高大、金髮碧眼的歐洲人,他們在這裡暢飲啤酒,品嘗法式菜肴,享受陽光和海灘。此外,還有大量旅居於此的法國人經營著法式餐廳、咖啡館和供揹包客住宿的客棧。
同時,這裡因特有的文化成為精神家園。與聖雄甘地、聖詩泰戈爾並稱三聖的聖哲斯裏·奧羅賓多晚年居住在這裡,潛心研究哲學、宗教和瑜伽之間的關係,創立了“精神進化論。這位著名的思想家在城中創立的靜修所成為瑜伽愛好者心中的聖地。
在靜修所前,經過長時間排隊,記者按照印度當地習俗脫鞋步入庭院,看見許多來訪者在奧羅賓多的墓前駐足祈禱,在鋪滿鮮花的石棺前打坐冥想,還有一些人虔誠地雙膝跪地,輕輕撫摸、親吻石棺。
這是在印度本地治裏市拍攝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取景地之一——一座古老的印度廟。
新華社記者汪平攝。
除了奧羅賓多,還有一位傳奇的法國女子更是創下壯舉。1968年,米拉·阿爾法薩為實踐奧羅賓多的思想,在距離“本地治裏12公里的地方設計並建造了一座名叫“黎明新村的烏托邦式村落,踐行共同勞動、各取所需的原則,不同國籍的人一起參加勞作,過起超越種族、政治和宗教的自給自足式生活。
記者在“黎明新村工作人員的幫助下參觀了“村民的房屋、幼兒園、體育館、畫廊等,這些都是他們一磚一瓦蓋起來的。工作人員介紹說,目前有來自40多個國家的2000多名村民居住於此,他們日升而作,日落而息。他們有人飼養牛羊、耕田種地,有人在村辦工廠從事生產,還有人從事網絡維護工作。記者在村裏的遊客中心商店看到他們自製的商品,物美價廉,很受青睞。
印度本地治裏市拍攝《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取景地之一——植物園。新華社記者汪平攝。
《少年派》在“本地治裏市內和近郊共18個地點取景,例如城中老火車站附近的百年植物園,就是派的父親經營的動物園拍攝地;城郊10餘公里處的千年維瑞安努爾神廟,就是黑夜裏派的母親站在成千上萬隻河燈前祈禱的地方。
在印度本地治裏市,前去朝聖的印度婦女漫步在海濱大道上。 新華社記者汪平攝。
《少年派》令外界開始關注鮮為人知的南印度,特別是“本地治裏。記者在當地遇到兩位中國大學生“派迷,她們利用假期來印度旅遊。她們說來旅遊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少年派》這部電影。唯美的電影場景,每個人都想親身經歷一下。《印度教徒報》感嘆,印度政府十年間所做的旅遊宣傳還不如李安電影一個月熱映帶來的效果好。
漫步徜徉在“本地治裏的海濱大道,徐徐海風從海灣吹來。然而,一旦離開老城區,完全不同的風景立刻提醒你,沒錯,你從來就沒離開印度,這就是“本地治裏,一個具有法國風情又從不離開印度神秘宗教和文化的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