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興通訊高層大變動:少壯派CEO臨危上位

證券日報

text

【亞太日報訊】前進中的中興通訊,又逢多事之秋。5日下午中興通訊公告宣佈了公司新一屆的管理團隊。團隊名單證實了此前的市場傳言,公司原CEO史立榮等三位高管卸任,CTO趙先明出任中興通訊CEO兼董事長。

此次高管變動,是中興通訊從創始人到新一代管理層的全方位交接。在當下美國禁令事件的背景下,此次人事變動影響更為深遠。

關鍵節點史立榮卸任

中興通訊於2015年4月5日在深圳召開了第七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會議審議通過《關於選舉公司第七屆董事會董事長、副董事長的議案》,選舉趙先明為公司第七屆董事會董事長,選舉張建恒、欒聚寶為公司第七屆董事會副董事長,選舉朱武祥、欒聚寶、史立榮、王亞文、張曦軻、呂紅兵、Bingsheng Teng(滕斌聖)為公司第七屆董事會提名委員會委員。

會議同時審議通過《關於聘任公司新一任高級管理人員的議案》,聘任趙先明為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總裁,聘任韋在勝、樊慶峰、曾學忠、徐慧俊、龐勝清、張振輝、陳健洲為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並聘任韋在勝先生兼任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財務總監。根據董事長趙先明先生的提名,聘任曹巍女士為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秘書。

據中興通訊發言人戴澍日前稱,中興通訊管理層每三年換屆一次,將於週二公佈的調整符合公司的常規做法。但CEO史立榮的卸任,在業界更多地被認為是中興通訊為解決美國禁令問題而不得不付出的代價。

2016年1月7日,中興通訊就曾發佈公告稱董事長侯為貴在董事會任職將於3月29日結束,業內人士紛紛推測,史立榮將接任侯為貴擔任董事長,而執行副總裁趙先明或接任總裁職位。公開資料顯示,史立榮在1989年加入中興,從工程師開始做起,1997年正式成為中興通訊副總裁,分管公司市場行銷工作,並於2010年3月底接任總裁一職,也就是在當年,中興通訊營業收入首次突破百億元大關。截至目前,史立榮已經在中興工作了27年。

此次換屆的關鍵節點上,史立榮的卸任,無疑有著更為重要的原因。據媒體報導,中興通訊幾位高管放棄自身利益,以自身的卸任換取美國商務部對中興通訊解除出口限制。有業內人士坦言,這是代價的一部分。從潛規則的角度來說,必須有人承擔這個事情,而他們是承擔這個事情的最佳主體。

從國家和企業的角度來說,用他們的卸任來換取整個事件的解決,對企業肯定是最為有利的。據媒體援引知情人士的資訊稱,上月暫停向中興發貨的部分零部件供應商已經開始重新發貨。中興還計畫在5月中旬發佈新款Axon 2旗艦智能手機。

有分析指出,在中興通訊成長壯大歷程中,他們(高管)肩負的是中興一步步強大的重擔,支撐他們的並非個人利益,而是對於員工和企業發展的責任。公告顯示,史立榮仍將擔任新一屆董事會提名委員會委員,繼續履行董事職責。方正證券通信互聯網首席分析師馬軍表示,這可以認為是對美國解除出口限制的一種默契與回應,某種程度上帶有被動意味,但是效果很正面。

少壯派臨危上位 中興將更加成熟

此次高管變動,是中興通訊從創始人到新一代管理層的全方位交接。新一屆管理層更為年輕化和專業化,其中有4個高管是70後。上述管理層中,曾學忠、徐慧俊、張振輝均出生於1973年,陳健洲則出生於1970年。

公告顯示,新任董事長趙先明於1998年加入公司從事 CDMA 產品的研發和管理工作;1998 年至2003年曆任研發組長、專案經理、產品總經理等職;2004 年任公司高級副總裁後曾負責 CDMA 事業部、無線經營部工作;2014年1月份至 2016年3月份擔任公司執行副總裁,2014年1月份至2015年12月份擔任公司首席技術官(CTO),並負責公司戰略及平臺、各系統產品經營部工作;2015年11月份至今任公司執行董事。趙先明擁有多年的電信行業從業經驗及超過25年的管理經驗。

值得注意的是,中興通訊目前執行的M-ICT戰略,就是趙先明提出和推動的。中興通訊創始人,原董事長侯為貴對他們二人的總體評價是,史立榮有大局觀,擔任公司總裁已6年,方向感和決策能力強,與技術出身的趙先明的“勤奮、細緻”、注重“關鍵細節”的能力完美互補。

據內部人士表示,有國外運營商客戶評價趙先明“非常接地氣”。在5日致中興內部員工的信中,趙先明提出了“三變四不變”。堅持M-ICT戰略所確定的大方向不變; 2020年的業務佈局、長期業績承諾和階段目標不變;公司對員工的激勵承諾不變;公司堅定推行專案化管理、端到端管理優化、文化革新的任務不變。與此同時,以終為始,提高不確定性管理能力;尋求機制突破;強化拼搏創新文化。

馬軍認為,新的管理團隊並不缺乏管理經營的經驗,其更加年輕化和激情化。此外,限制出口事件和管理層更換將會使公司在治理機制、戰略導向、運營實施等方面更加成熟,對中興來說,也許得大於失。

前述業內人士也認為,更年輕人員進入管理層,形成一個梯隊,公司可能會由此生出新的氣象。這次危機也給中國企業提了個醒。通信觀察家項立剛指出,“核心產品包括零配件必須自己掌握,否則很容易被人卡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