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植保:潛力無限的無人機應用新領域

亞太日報

text

【亞太日報訊】航拍讓大眾消費市場認識無人機,而在農用耕地植保領域,無人機也充當著重要角色。國內目前情況是:農耕作業加上耕地插秧收割全程都可以做成機械化的,但是唯有植保領域現在依舊非常依賴人力。如何探尋出有效的商業模式?創新創業和無人機應用成為農業植保現代化的關鍵。

6月18日,由深圳市無人機行業協會、中國無人機產業聯盟主辦,深圳高科新農技術有限公司、深圳華越無人機技術有限公司承辦的2016中國農業航空發展論壇上,來自農業部、中國工程院、中國農業大學、華南農業大學、總參研究所等單位,以及來自全國10省市農業植保部門的負責人,還有全國各地無人機企業的代表共100余人,共同研討了農業無人機的發展問題。會議期間有專家預計,農業植保無人機產品和服務所拉動的產值有望突破1000億元。

隨著無人機在農業植保應用場景的增多,有資料顯示,未來5-10將是植保無人機行業的黃金時代,截至2015年12月,全國植保無人機保有量達2324架,總作業面積達1152.8萬畝次。而2014年這兩個資料是695架和426萬畝次,同比分別增長234%、170.6%。按每畝次收取10-20元服務費計算,當前無人機植保市場僅服務費一項已經過億元。據農業部統計資料,預計2016年農作物病蟲害發生面積近55億畝次,比2015年漲7%。當前,全國土地流轉面積已達1/3,若1/3的土地應用無人機植保,以10-20元/畝·次計算,無人機植保服務市場規模將達200億-800億元。而按照2015年無人機保有量和作業面積比,對應的無人機保有量將超過30萬台,而按每台10萬元的售價算,這部分的銷售額將達300億元。兩者相加,所拉動的產值有望突破1000億元。

伴隨著植保無人機產業的蓬勃發展,各種問題也浮出水面,諸如雖然產業基礎較好、受眾認同度高,但缺乏長期穩定的激勵政策和長效發展機制,無人機產品和平臺系統的品質、技術水準、行業標準、安全管控等亟需進一步提升。

為了推動無人機農業植保產業健康有序發展,規範無人機農業植保市場行為,加強行業自律,促進植保無人機技術的提升,完善我國無人機農業植保產業鏈的形成,在國家沒有相關無人機農業植保的標準、法規出臺前,深圳市無人機行業協會倡議在無人機農業植保細分領域成立“全國無人機農業植保技術標準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