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狙击”学区房:北京楼市的暗流与冲动

text

今年1月下旬以来,北京楼市调控的节奏提速,调控鼓点急促有力。

1月25日,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王飞表示,北京市住建委将加强对长租企业的严厉监管,禁止企业形成资金池和租金贷。严查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市场和中介炒房、投机炒作。

1月30日,北京银保监局严查个人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

同期,市区住建部门多次约谈和持续检查房地产中介机构。一些主要中介机构于近期签署承诺书,降低热点区域看房频次,不参与“经营贷”“首付贷”“消费贷”等任何违法违规的金融活动等。

2月2日,北京市多部门发文,对租赁企业行为进行规范。

与以往的一揽子调控政策不同,这轮调控指向明确,条款细致,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从内容上看,租赁和二手房成为调控的重点。如果说对租赁市场的调控是政策修补,对于二手房市场的调控则着眼于当下的市场热点。

1月以来,北京二手房交易继续维持高水平,部分热点学区房交易更是出现非理性升温,并一度引发市场情绪的恐慌。有行业资深从业者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中介机构在承诺书中提及的“热点区域”,即是指海淀区的部分学区房。此前监管机构对经纪公司的约谈中,也将学区房作为一项重点。

有分析人士指出,北京市“狙击”学区房的背后,是市场在连续多年筑底后的升温暗流。在一线楼市整体升温的大背景下,一些需求正蠢蠢欲动。

学区房再“惊魂”

西城、海淀二区是公认的北京教育“高地”。2020年5月,西城区宣布自当年7月31日起实施多校划片,此举也一度引发了西城区的学区房交易热潮。此后,西城区的学区房降温,不少家长“转战”到学位更为充足的海淀。

在海淀区的蜂鸟家园小区,一位房产经纪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由于对应“一流一类”的中关村三小,且户型小、总价相对不高,过去一年多来,该小区的房价经历了两次跳涨。

以40平方米左右的南向一居室户型为例,在2019年年中,该户型的单价约为14万元左右,一年后就涨到了15万元以上。今年以来,同样的房源单价升至16万元以上,相当于总价累计上涨了100万左右。但由于极为抢手,目前该小区的可售房源已经不多。

该经纪人表示,海淀区的一些热门学区,近期确有“一夜涨价20万、30万”的现象,但只限于个别房源。多数业主不会将价格上调得过高,因为虽然带看量很大,但购房者也会评估性价比。

即便如此,房价跳涨带来的涟漪仍然蔓延开来。在朝阳区某小区的业主群里,一段被编辑过的视频声称,经过几年的横盘期,各种利好因素将促使北京房价上涨。该视频展示了北京各区域去年以来的房价变化(数据出处不明),其中便包括海淀区的学区房价格。

这类视频的权威性存疑,但现实是,经过几年的严厉调控,北京房价的确经历了3年多的“横盘期”。在这一时点上,房价上涨的逻辑看上去容易让人相信。

为做好预期管理,北京市区住建部门在1月以来多次约谈和持续检查房地产中介机构,强调“不得渲染、炒作房屋成交信息,不得鼓动引导出售方随意提高报价,不得在微信朋友圈、自媒体渠道发布制造购房恐慌情绪的文章”。

与此同时,链家、贝壳等APP也撤下了各个小区房源的历史成交信息,其中便包括每套房源的交易价格。

在多数业内人士看来,海淀区学区房的升温,有着教育焦虑、抄底情绪、疫情导致出国教育受阻、库存不足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但同时,北京楼市整体交易持续升温的背景也不可忽视。

官方数据显示,2020年全市二手住宅成交16.9万套,同比增长16%,成交绝对水平及增幅均是2017年以来最高。其中,去年12月的成交规模突破2万套。今年1月,北京二手房网签17513套,虽有所回落,但仍然同比上涨了104%,仍属于阶段性高点。

朝阳区双井区域的一位经纪人表示,2020年12月单月,其所在门店的成交量创下最近几年的新高。一些非优质房源的成交周期也明显缩短,且近期价格有小幅提升。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0年12月,北京二手房价格环比上涨0.5%,同比上涨6.3%。

政策高压与观望情绪

经过三年多的横盘期,北京楼市真的要反弹了吗?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北京楼市的升温,是货币政策趋于中性的背景下,一线楼市整体升温的一部分。但总体来看,北京市场热度并不算高,全市成交量虽然一度处于2017年来的高位,但整体也只有2万套上下。同时,北京的成交热度非常分化,除海淀等少数区域相对较热外,其他区域大多属于刚刚企稳中。

梳理历史数据发现,去年北京二手房交易量虽然达到阶段性高点,但与2016年的27万套相比,仍有10万套左右的差距。多数分析人士认为,这样的成交量很难支撑房价大幅上涨。

张大伟表示,北京楼市在去年四季度出现了抄底情绪,这不仅推动成交量升温,也导致一些区域的房价出现上行。但此后,观望情绪又开始出现,并使得1月的交易量出现下滑。

“由于调控最严厉、购房难度最大,北京楼市一直是一二线城市中最稳定的市场。这种情况下,市场不太可能出现高温。”张大伟认为。

政策调控的作用的确不可忽视。早在1月20日,海淀房管局就约谈了占比较大的链家、我爱我家、麦田和中原地产等中介机构,并强调,要杜绝炒作学区房概念,稳定存量房交易市场秩序。该部门还检查了各中介机构在房源推广及居间服务过程中,是否存在以“学区房”为由,哄抬房价、租金等违规行为。

据悉,在北京市区两级住建部门对中介机构的巡查中,提出了“逢涨必查,逢炒必办”的原则。并强调加强日常巡查频次,组织暗访,对发现炒作的中介机构及人员将被联合处罚。

事实上,中介机构提出的“降低热点区域看房频次”承诺,虽然有争议,但也反映出监管部门的调控决心。

“经营贷”、“首付贷”、“消费贷”等个人信贷资金流向楼市,也是北京在近期查处的重点。一位金融机构中介人员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去年他曾帮不少人申请“消费贷”、“经营贷”,其中有大量客户用来买房。但今年由于流程复杂,他的业务已明显减少。

多数分析人士认为,作为有着重要风向标意义的城市,北京楼市将继续享受调控的“重点照顾”,包括学区房在内,房价大幅上涨的可能性很低。

唯一的不确定因素在于新房市场。数据显示,随着限竞房销售的热潮告一段落,2021年,不限价商品房将重新占据新房供应的主流。虽然新房交易仅占北京市场的两成,但正如限竞房曾一度平抑北京市场均价,这些不限价房源能否对整体市场带来价格压力,仍需进一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