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的核聚变反应堆开始组装,中国参与核心部件制造

澎湃新闻

text

7月28日,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在法国南部举行安装启动仪式,开始了为期5年的组装工程,这标志着这个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核聚变项目进入到了新的阶段。我国也承担了该项目多个方面的重要工作。

据英国《卫报》28日报道,项目参与国的代表当日参与了ITER的安装启动仪式。该项目由欧盟、中国、美国、俄罗斯、英国、印度、日本和韩国联合建设,共耗资20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640亿元)。

该核聚变装置包含数百万个零件,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最大的核聚变工程。ITER计划的主要目的在于模拟太阳产生能量的核聚变过程,因此其核心装置“托卡马克”(tokamak)也被称为“人造太阳”。《卫报》报道称,ITER项目将为大规模的核聚变提供概念实证,而不是为了未来的商业用途。

ITER总干事贝尔纳·比戈(Bernard Bigot)在启动仪式上说,ITER项目带来的能源将是“地球的奇迹”,核聚变提供的能量以及其他可再生能源将改变世界的能源使用。

然而,这一项目还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科技新闻网站“Scitechdaily”28日的一篇文章指出,由于核心装置托卡马克主要部件的尺寸和重量问题还未解决,加之制造商众多、建设时间紧迫等诸多因素,ITER依旧面临着巨大的工程和物流挑战。

据新华社28日报道,ITER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大科学工程,我国于2006年正式签约加入该计划。据中国国际核聚变能源计划执行中心网站和此前报道显示,我国参与了该项目多个部件包括核心部件的制造以及其他方面的工作。譬如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承担研制了PF6线圈,并在今年由合肥运输至法国;由中核集团牵头的中法联合体则承担了杜瓦底座的接收及吊装工作。

据新华社报道,国家主席习近平28日向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重大工程安装启动仪式致贺信。习近平指出,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承载着人类和平利用核聚变能的美好愿望,计划实施以来,中方始终恪守国际承诺,中国企业和科研人员勇挑重担,与国际同行齐心协力,为计划的顺利推进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