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入籃” 掛鉤實體經濟

亚太日报

text

【亞太日報 何婧媛】12月1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執行董事會將人民幣認定為可自由使用貨幣,并將作為第五種貨幣,與美元、歐元、日元和英鎊,一并構成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將就此進一步打開,標志著中國朝著資本賬戶的開放、人民幣國際化又跨進了一大步。

增強資本注入,擴大對外開放

人民幣加入SDR必然將提高人民幣在國資投資中的分量與地位,隨之人民幣資產的吸引力也大大增加,未來將會吸引更多國際資本配置人民幣債券市場,而這部分資金也將會大大促進我國經濟特別是實體經濟的發展。人民幣的國際化,同時優化了跨境投資貿易的環境,更多的跨境項目可以直接使用人民幣結算,不僅方便快捷,而且省去結算時中間兌換美元的環節,節省了匯兌支付成本,并且國內企業需提貸,也可直接貸款人民幣,這一便利之處將有利于企業的快速發展和項目建設,也讓更多的企業真正走出去,使得國內產能相對過剩、市場競爭壓力過大、國際貿易壁壘增加等嚴峻形勢得以緩解。

助推“一帶一路”戰略實施

近年來,“一帶一路”戰略在沿線國家進展順利,其中跨國項目的實施將會在不久后的將來提上日程。此次人民幣加入貨幣籃子,人民幣將以結算貨幣的身份出現在資金流動中,避免出現實體超巨大而金融滯后的失衡局面。人民幣加入SDR對于“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帶動作用顯而易見。

對實體經濟產生促進作用

人民幣加入SDR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國內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給實體經濟提供了整合金融資源的機會,這不僅將會建立一個主體多元、規則透明、有深度和廣度的金融市場,以及良好的金融基礎設施,更能為中國經濟轉型升級服務,使得各產業將會更加重視其產品的質量和品牌的價值,讓資金從壟斷走向競爭。

人民幣加入SDR,對國內外是雙贏之舉。這不僅增強世界對人民幣和中國經濟的信心,也為中國經濟發展儲備了更多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