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創投資本“出海”尋求全球佈局

新華社

text

(王曉潔、李崢巍、王健)在當下的全球創投圈,中國面孔正在日益活躍,投資領域也從傳統產業轉向初創企業和科技產業,人們熟知的網際網路巨頭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已悉數“走出去”,美國、以色列等發達經濟體的優秀創業項目備受青睞。

凱鵬華盈中國基金主管合夥人周煒經常往來中美兩地。14日在北京舉行的“2015全球創新者大會”上,周煒表示,中國創投資本“出海”的動力,不僅是資金充裕,更源自對高新技術的渴求以及對市場的長遠佈局。

“中國的創業創新已經過了盲目拷貝外國商業模式的階段,對技術的需求越來越迫切。所以,當公司在遇到難以攻克的技術時,會考慮購買國外的技術。”周煒表示,目前醫藥、智能設備是中國創投在美國的佈局重點。

阿里巴巴為以色列JVP風險投資基金投入數千萬美元,並下注美國租車應用Lyft、聊天軟件Tango和電商Jet.com等;百度投資了以色列風投基金Carmel Ventures以及該國的科技創業公司Pixellot;騰訊則投資了一批美國的遊戲公司以及“韓國版微信”Kakao Talk。

JVP網絡研究室合夥人尤阿富·茨儒亞說,中國創投資本“出海”,意味著中國步入了全球化創新的新階段,不僅將為全球的科技產業帶來機遇,也將助力中國成長為與美國、以色列比肩的全球創新高地。

他表示,十多年前的中國企業,大多靠的是出色的執行力、高效率的運營取得增長,但現在不少公司轉向對核心科技的研發突破,以創新驅動增長,因此對海外技術的需求也會增加。

還有不少業內人士表示,國內資本“出海”,正是由於看準了國外技術未來在中國的龐大市場,可以說,是一種“墻外開花墻內香”的戰略考量。

原騰訊高級執行副總裁吳宵光最近投資了美國的物流創業公司Flexport,這家公司試圖通過信息化的手段讓全球大宗貨運物流體系更加高效、透明。在他看來,中國是未來Flexport最具潛力的市場。

“中美之間、中歐之間的海運市場佔全球海運市場份額的1/2以上。但是,如今物流系統信息化程度普遍很低,這其中蘊含著巨大的商機,中國的機會自然很多。”吳宵光說。最近,他還投資了一個將中國電子產品分銷到印尼的供應鏈項目。

原騰訊高級執行副總裁劉成敏和吳宵光一樣,十分關注美國的創業圈。他們都加入了位於硅谷的風險投資平臺“F50”,以更多了解美國的創業項目。去年,劉成敏投資了30多個美國的初創公司,主要集中於智能硬件和人工智能遊戲領域。

“美國很歡迎中國的投資,因為中國是在幫美國公司找市場。”劉成敏表示,他投資的美國智能項目,未來會努力在中國智能製造的浪潮中分一杯羹。

在周煒看來,中國創投資本“出海”更深刻的意義在於,這一浪潮體現出中國資本躋身全球價值鏈上游的努力。

“科技創業項目的風險自然高,但這個產業在全球的影響力也是巨大的,中國無法忽視。”周煒說。

業內人士指出,中國創投“走出去”的路徑,是許多科技創新大國實現創新全球化的必經之路。在以色列,大量創投資本都瞄準了海外市場。以JVP為例,每年有10%到15%的投資在以色列之外。

“我們很歡迎中國的投資,JVP與中國的阿里巴巴、奇虎360等保持合作,可以幫助以色列的創新成果跨出國門,讓中國市場、中國企業加入這個全球創新鏈條,這是創新全球化的必然趨勢。”尤阿富·茨儒亞說。(參與采寫:陽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