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日报评论员 马尧
进入新世纪以来,作为空军及海军航空兵主战装备的战斗机发展到第五代。2017年度是第五代战机发展史上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年份:俄罗斯的第五代战机苏-57开始进入最后试飞阶段;中国的第五代战机歼-20在朱日和阅兵式上正式展示;美国的第五代战机F-35则已经开始作为国家政策的工具屡屡出现在亚洲。2017年可谓是五代机之年。
那么,什么是第五代战机?这得从战斗机的划代说起。第一代喷气式战斗机的技术特点是采取后掠机翼,最大速度在1.3马赫左右,装备简单的雷达瞄准具,主要作战武器为航炮和大口径机枪,作战方式是以追尾攻击为主的近距格斗,其代表型号为美国的F-86和苏联的米格-15。第二代喷气式战斗机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其技术特点是采取小展弦比薄机翼以及细长机身等先进气动布局,速度超过2马赫,开始装备独立的航空电子设备系统,机载武器由红外制导的近距格斗空对空导弹和雷达制导的中距拦射空对空导弹和航炮构成,空战模式以近距格斗为主,具备一定的超视距空战能力。代表机型是苏联的米格-21和美国的F-104战斗机。
苏-57
20世纪60年出现的变后掠翼战斗机F-111和米格-23则被苏联划为第三代战机,但按照美国的标准,该两种型号属于第二代战斗机。美国标准的第三代战斗机(苏联标准的第四代)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其技术特点是空战机动性大大提高,在爬升率、盘旋半径、持续转弯率、瞬时转弯率、加速度等方面比起第二代战斗机都有显著提高。边条机翼、前缘襟翼、翼身融合以及大推重比发动机使其机动性得以大幅度提高,下视、下射和对地攻击能力的多功能雷达以及中远程空对空导弹的配置使第三代战机具有全向攻击能力和超视距作战能力。这一代战斗机的代表有美国的F-14、F-15、F-16、F-18;苏联的米格-29、苏-27、米格-31;中国的歼-10;法国的幻影-2000和日本的F-2。进入20世纪90年代,美国开始研制F-22这一跨时代的战斗机。至2017年,美国拥有F-22和F-35两个型号的第五代战机;中国则将歼-20列装空军,并在试验歼-31;而俄罗斯的第五代战机苏-57开始进入最后试飞阶段。
一般认为,第五代战机拥有4S的特性:超音速巡航能力、超级机动能力、隐身能力以及超级信息优势,而上述特性将会对现代空战产生深远的影响。 这些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空战的节奏更快。 由于第五代战机拥有超音速巡航能力,使得其接敌速度比起第四代战机更快。如果双方都是第五代战机,那么接敌时间将会比第四代战机缩短很多,这直接造成了战场攻防态势的迅速转换,最终加快了空战的节奏。
其次是对战场态势感知能力的要求更高。 随着以第五代战斗机为代表的隐身兵器和作战平台将逐步实现全天候、全天时、多功能的隐身,“隐身战场”正在形成中。在隐身与反隐身的对抗与反对抗的动态发展中,隐身技术始终处于矛盾的主导方面,反隐身技术滞后于隐身技术的发展。隐身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使得空中威胁变得更隐蔽、更令人猝不及防,传统的防空反导体系面临严峻挑战,重视对隐身目标的预警探测、发展具备反隐身作战能力的防空反导装备成为各国关注的热点。由于事先无法准确得知隐身战斗机何时在何地出现,因而有效的措施就是构建多维动态的战场态势感知系统,在整个作战空间对战场区域,特别是重点区域和可能出现状况的区域进行多层次、不间断地监控,一旦目标出现,可及时发现,可有效缩短打击链的“发现”时间。第一,在低空可由舰载传感器、岸基传感器、直升机和无人机负责;第二,中空可由侦察机、中空无人机和预警机负责;第三,高空可由高空侦察机和侦察卫星负责;第四,太空可由预警卫星负责。这样,四个层次的战场态势感知系统可构成一张覆盖整个战场的动态信息感知网络。因此,战场态势感知能力对于空战的地位与作用将大大提高。
F-35
最后,是空战的对抗强度得到提高。 随着高新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在军事航空领域的广泛运用,空中力量的作战能力飞速提高,航空武器装备的机动性、杀伤力和覆盖范围都达到了战争史上前所未有的程度。同时,第五代战斗机在很大程度上是信息技术的“聚焦点”,精确制导、卫星导航、指挥控制等集中运用于第五代战机,信息的有效控制和利用,使得航空兵传统的机动力和火力的作战功能呈几何级数放大,信息、火力、机动紧密结合,高度统一,成为航空兵作战功能的根本保障。
第五代战斗机的设计师们十分强调信息力、机动力和火力的高度统一,将传统火力改造成为信息嵌入的信息火力,通过将信息、火力和机动三种要素结合使用,力图致敌“信息流”系统瘫痪,进而致敌“物质流”“能量流”系统梗阻或结构破坏。换言之,空战的对抗领域从物理域蔓延到信息域,从有形空间向无形空间扩展,空战的对抗强度因此大为提高。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目前能研发第五代战斗机的国家只有中美俄这三个洲际型国家(也是世界上仅有的三个),军事资源日益向大国集中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这种趋势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军事领域,而且对国际政治格局将会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
作者简介
作者马尧,亚太智库研究员,云南财经大学国际工商学院一带一路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国际关系专业博士,著名时事及军事评论员,从事地缘政治思想和军事装备及战略战役战术理论研究,澎湃防务军事顾问。
(来源:亚太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