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日报 重北
3月29日,在苏伊士运河搁浅了6天的“长赐号”货轮终于脱困,运河的交通也开始恢复通畅。此前,这艘货轮堵塞运河近一周,使数十亿美元的货物被迫搁置。
几天前,就在很多国家为苏伊士运河何时通航发愁的时候,俄罗斯官员抓住这一事件开始宣传“北海航线”(NSR),这是一条通往亚洲的北冰洋航线。
3月25日,俄罗斯国家核能公司Rosatom负责北海航线开发的一名官员表示,这一事件表明“欧亚之间的任何一条线路都很脆弱。”
这位名叫弗拉基米尔·帕诺夫(Vladimir Panov)的官员对俄罗斯国际文传电讯社(Interfax)表示:“北海航线的开发规避了物流风险,并使全球贸易更具可持续性。”
一天后,俄罗斯负责北极事务的高级官员尼古拉·科尔楚诺夫(Nikolai Korchunov)表示,苏伊士运河事件凸显出寻找替代该运河航线的必要性,北海航线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北海航线的需求在短期和长期内都将增长。除此之外别无他法。”科尔楚诺夫告诉塔斯社。
据美国商业内幕网报道,俄罗斯在北海航线上投入了大量资金,这条航线将通过苏伊士运河来往欧洲和亚洲的航线缩短了约4000海里。俄罗斯总统普京曾在2018年下令,到2024年,要求沿北海航线运输的货物要从2017年的约1100万吨增至8000万吨。
29日,俄罗斯能源部表示,2020年这条航线上的货物运输量接近3300万吨,在苏伊士运河受阻后,这一数量“有巨大的扩大潜力”。该部门补充说,这条航线的通航时间“正在继续扩大,到2020年已经达到9-10个月”。据报道,气候变暖为北海航线带来了更多的交通流量。
不过,虽然你俄罗斯很看好苏伊士运河事件后北海航线的前景,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是这么想的。
澳大利亚迪肯大学(Deakin University)战略研究讲师伊丽莎白·布坎南(Elizabeth Buchanan)告诉商业内幕网,虽然北极冰川消融让人类活动变得更加可行,但北海航线“在商业意义上并不是真正的替代方案”。
布坎南说,北极冰川的不可预测性意味着,相比其他航线而言,通行该航线船只要缴纳的保险会更昂贵,沿线缺乏港口以及必要的交通连接设施,也使这条航线从商业方面考量不具有竞争力。
另外,虽然2020年沿这条路线运输的货物量达到3300万吨,可以说已经创下纪录,但其中大部分货物量的运输发生在西部,欧洲和亚洲之间的运输也仍然不多。
现在,苏伊士运河已经通航,俄罗斯可能是最不开心的国家了。
(来源:亚太日报 AP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