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武:“特权形式”的上海自贸区应扩展至全国

APD自贸区观察

text

[亚太日报 李哲]处在三期叠加阶段的中国经济,正迈向新常态。如同国家主席习近平近日所言,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更趋平稳,增长动力更为多元。中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前景更加稳定。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能不能适应新常态,关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力度。

新常态下,改革无疑是中国最大的红利。而传统的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增长结构以及增长方式也将发生根本变化。

2014年的中国经济,虽然整体的下滑步伐超过预期,但央行依托于宽松的货币政策正发生调整,定向刺激成为了主旋律。

但另一方面,发改委仍在大规模地批复基建项目,据媒体统计,发改委10月份批复的项目就达到了7000亿。这种依托于国家之力来大搞基建的方式是否真正有利于中国经济则一直也存在较大争议。

中国经济调整的方向在哪里?这是一个理论以及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任务,也直接关乎到中国是否能跳出中等收入陷进的草泽。

2014年还有最后不足两个月,针对当前中国经济存在的问题以及2015年中国经济的前景,《亚太日报》专访了著名经济学家、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学终身教授陈志武。

陈志武认为,刺激政策要用的非常谨慎,因为每次做一个刺激项目,尽管短期可以带来一些效果,但后续对整个社会资源和金融资源的使用结构会带来扭曲,而这种扭曲往往需要好几年才能逐渐消化。

他谈及,目前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依然存在较大问题,很关键的因素是金融资源更多地偏向于“铁公基。一方面货币总量依然宽松,但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很难得到金融资源的供给。

针对目前备受关注的自贸区改革,陈志武则直言,本来就不应该有太多的以特权形式存在的自贸区,从公平角度来说,上海自贸区里面的政策应该适应于全中国任何一个地方,而不是专用于上海自贸区或其他几个“仿冒的自贸区。

关于2015年的中国经济前景,陈志武认为,主要面临两方面挑战。一方面是银行的贷款空间有限,另一方面是,08、09年刺激政策所带来的后遗症明年会更加显著。

在他看来,明年中国经济的增长目标要下调,至少要下调到7%。

以下为《亚太日报》对著名经济学家、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学终身教授陈志武先生的采访实录

亚太日报:您怎么理解中国经济新常态?

**

陈志武:** 我的理解是中国经济经过了30多年的发展,在一段时间高增长后,肯定会面临各种新的挑战。增长速度、增长结构、增长方式都会经历很多的转变。

**

亚太日报:对明年的中国经济前景如何看待?**

陈志武: 第一、管理层不应该把明年的GDP增长速度像今年那样还定在7.5%,今年很明显,正因为当时把目标定的太高了,所以今年政策运作起来非常被动,为了保增长速度做了很多的名义上不叫刺激政策,实际上批准了太多的刺激方案,每次虽然不是很大,但累计起来今年方方面面的刺激方案是非常多的,并不亚于08年、09年,所以明年的经济目标要下调,至少要下调到7%。

第二、由于方方面面的的原因,政府可能还是会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一些大的投资项目方面做出很多努力,所以明年GDP增长速度可能在7%左右,甚至比7%要低一些的水平,但整体上明年的挑战会很大。

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压力,一个银行的贷款能力和空间非常吃紧,主要银行今年的存款相对于2013年年底来说,处在减少的状态,这就造成在存贷比不能超过75%的约束之下,银行新的放贷空间比以前要少很多,至少比过去五至十年都要少很多。

中国的经济增长尤其是金融资源的供给历来有85%甚至90%是来自于银行贷款,所以银行贷款的空间若压缩的话,那么给中国经济供血的金融资源就会受到很大的约束。

另一方面,08、09年启动了很多的铁公基项目,包括地铁、高铁、高速公路一般都要好几年才能完工,而09、10年做了很多的放贷或续贷,经过一轮的展期后,许多贷款是在明年到期,因此,明年的还款压力会增大。

这样来看,银行的贷款空间有限再加上之前刺激政策所带来的后遗症明年会更加显著,这两方面都将给明年的中国经济带来挑战,

**亚太日报:前三季度M2增速为12.9%,略低于今年13%的目标,市场也觉得货币政策偏紧,全面降准、降息的呼声一直很高,您觉得目前的货币紧吗?

**

陈志武: 看起来货币是很紧缺,但主要的原因还是跟中国经济的结构有关,比如地方政府做了太多的“铁公基项目。实际上从放贷水平来看,货币并不紧。2014年银行的信贷超过10万亿人民币,从08年以来,每年放贷都超过十几万亿,这在全世界都是非常大的数字。

今年尽管新放贷也有十几万亿,但对实体经济来说还是觉得紧缺,根本原因是大多数的信贷供给给了08年、09年开通的铁公基项目。

我觉得刺激政策要用的非常谨慎,因为每次做一个刺激项目,尽管短期可以带来一些效果,但后续对整个社会资源和金融资源的使用结构会带来扭曲,而这种扭曲往往需要好几年才能逐渐消化。

比如最近市场上讨论的关于北京到莫斯科的高铁以及大连到烟台的海上隧道,这些项目千万不要做,要做的话,它带来的后遗症不是一两年的,这种大项目动辄就是几千亿人民币,时间周期很长,把钱投资到这些没多少人真正用的工程上,最后不止把今年、明年、后年的资金使用去向都锁定住了,而且把更长时间的资金使用都往这些没有回报而且流动性非常差的项目上,这非常不利。

比如修到莫斯科的高铁,本来就没有太多人愿意过去,还要再建。

亚太日报:您的意思是目前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还不正确?

**

陈志武:** 对,目前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非常有问题。这也跟整个改革的进度密切相关,当然也需要时间。

亚太日报:经济改革的话,目前很热的话题是自贸区,全国有十余个城市也在申请自贸区,您对此怎么看待?

陈志武: 本来就不应该有太多的以特权形式存在的自贸区,什么是自贸区?为什么中国其他地方不能享受到同等的待遇、同样的权利?从这个角度来看,上海自贸区里面的政策应该适应于全中国任何一个地方,而不是专用于上海自贸区或其他几个“仿冒的自贸区。

目前为止,上海自贸区比原来的预期要差很多,尤其在资本项目开放方面,本来指望它能在资本进出口方面享受更多的自由,但实际的情况并不像原来预期的那么多,资本账户的开放度并没有因为上海自贸区而真正的增加多少。

**

亚太日报:有一些学者认为,随着中国经济放缓,应减缓资本账户开放的步伐?**

陈志武: 这是一部分学者的观点,比如余永定先生,它的观点确实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但我认为,中国的经济实力已经足够大了,而且对外贸的依存度在主要经济体里面也是最高的,这么多外汇储备,老百姓这么多的资产,如果都不能够自由地进出中国的边界的话,最后对老百姓以及企业的财富管理配置都是非常不利的,所以从社会的角度来说,应该要尽快地放开资本账户。

**

亚太日报:未来三至五年,中国的GDP增速大概会在多少?有一些人认为可能不定GDP增速目标会更好?

**

陈志武: 未来两年会在6%左右,未来五年可能会低于6%。

我也赞成不要制定GDP增长目标。十八届四中全会也谈到了由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如果说要真正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话,那政府就不应该定GDP增长目标。因为GDP增长目标的确定,将迫使各级政府直接或间接地干预经济,这是很关键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