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盟方式”歷久彌新

APD NEWS

text

圖為11月19日溫家寶總理與東盟國家領導人集體合影。新華社記者張鐸攝。

東亞領導人系列會議20日晚在柬埔寨首都金邊的“和平宮落下帷幕。在三天會議期間,來自東盟10國及中日韓美等八個對話夥伴國的領導人圍繞深化東亞區域合作、東亞發展願景等議題展開了一系列對話和探索。

此次金邊峰會在推動東盟共同體建設、深化東亞區域合作、打磨東亞合作機制上取得了積極成果,有望在東亞一體化進程中留下濃重印記。

取得實質成果

短短三天內,從第21屆東盟峰會,到東盟分別與中日韓印美(“10+1)領導人會議、東盟與中日韓(“10+3)領導人會議、東盟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國際機構的全球對話會,再到第七屆東亞峰會,與會各國領導人在多個平臺、不同議題上密集會商,充分體現了“領導人引領的戰略論壇特徵,掀起了一場攸關東亞未來發展大計的頭腦風暴。

此次系列會議取得不少實質成果。在東盟峰會上,東盟10國領導人簽署了歷史性的《東盟人權宣言》,啟動了旨在維護東盟地區和平與穩定的“和平與和解機構,決定在柬埔寨建立東盟地區排雷行動中心,並將2015年12月31日設為建立東盟共同體的最後期限。

今年是東盟與中日韓合作15週年,各項務實合作穩步推進,尤其在財政金融、糧食安全、互聯互通、社會人文等重點領域取得了實質進展。以財金合作為例,東盟與中日韓決定將清邁倡議多邊化規模擴大一倍,建成了2400億美元規模的區域外匯儲備庫,在加強區域經濟監測、推動亞洲債券市場發展等領域也取得了積極成果。專家指出,“10+3財金合作正在成為東亞財金合作的主渠道,對促進區域經濟金融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此次系列會議通過了《10+3互聯互通領導人聯合聲明》,提出加強“10+3在基礎設施、規制、人文三方面互聯互通的合作建議。目前,中方已成立中國-東盟互聯互通中方合作委員會,中老緬泰等國參與的上湄公河航道二期整治已納入東盟區域內外互聯互通重點項目。

作為此次系列會議的壓軸大戲,20日舉行的第七屆東亞峰會通過了《金邊發展宣言》,提出“均衡、包容、可持續的發展,表示將在金融、能源、教育、災害應對、公共衛生、互聯互通等六大領域擴大合作。宣言再次確認了東盟在東亞峰會的主導作用和在相關區域合作機制中的核心地位。當天,東盟10國與中日韓印澳新宣佈啟動“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談判,為打造全球最大自貿區邁出了關鍵步伐。

一體化非坦途

本次系列會議是在國際政治經濟格局發生深刻變化、全球性挑戰依舊嚴峻、地區問題錯綜複雜的背景下舉行的。專家指出,東亞作為全球經濟增長的引擎,其經濟表現、內部穩定、合作進程對地區乃至全球的穩定和繁榮具有深遠影響。與此同時,也必須清醒認識到,通往東盟共同體和東亞一體化的道路並非坦途。

東道主柬埔寨首相洪森在東盟峰會上表示,東盟共同體目標的實現需要克服和解決許多內外困難,比如東盟區域內部發展差距、西方發達經濟體債務問題、全球經濟減速、糧食和能源安全等。

新加坡東南亞研究所東盟研究中心專家桑欽塔對東盟能否如期建成共同體存有疑慮。他認為,東盟要實現這一目標面臨的主要障礙包括:在建設單一市場和生產基地方面,東盟需要克服內部一些非關稅壁壘和不同程度的貿易保護主義措施;地區經濟競爭力仍受制於薄弱的基礎設施;對於東盟成員國之間發展不均衡問題的解決措施尚不充分。

桑欽塔建議,東盟應聚焦於經濟一體化的“核心要素,包括貿易和服務自由化,加強互聯互通,增加政策透明度和可預見性,而其他一體化內容可在2015年以後漸進落實。

“東盟方式應堅持

在此次系列會議期間,“東盟方式一詞屢屢聽聞。每當東盟各國首腦和其他與會國家領導人集體亮相時,總會有一次“東盟方式的交叉握手,以宣示團結與合作。

“東盟方式的主要內容是平等、協商一致、相互尊重和不干涉內政。名為《東盟方式》的東盟盟歌中唱到:“以和平為起點,以繁榮為目標。而東盟和東亞的和平與繁榮必須建立在合作共贏的基礎上。

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19日的中國-東盟領導人會議上強調,長期以來,東亞合作得以順利推進,很大程度上歸功於東盟國家按照“東盟方式擱置爭議、推進共識、形成合力,這種精神也應為東亞合作各方所共同倡導和遵循。

隨著越來越多原本在東亞以外的國家和經濟體向這一地區靠攏,參與東亞合作的國家越發廣泛,其利益訴求越發多樣,互動模式越發活躍,圍繞東亞地區的政治和安全環境也越發複雜化。在此背景下,“東盟方式在經受考驗的同時,也將有新的機會證明建立在合作、互諒和共贏基礎上的“東亞合作模式歷久彌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