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金浩操控植保无人机。 邢吴波 摄
中新网绍兴6月12日电(记者 项菁)天还没亮,“95后”小伙陈金浩便起床带着植保无人机赶赴农田;迎着清晨的朝阳,忙碌的植保作业开始了……这不是兼职,而是陈金浩用技术和坚持细细耕耘的一份农业事业。
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2020届中国高校毕业生874万人,人数创历史新高。压力之下,诸多青年学生自我定位,探寻符合自己的就业道路。家住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三界镇白沙村22岁陈金浩就是其一,今年6月底才拿到毕业证书的他,从事植保行业已经一年多,截至目前已经为本地近8000亩农田完成了植保作业,成为周边农户眼里与太阳赛跑的“飞行员”。
植保无人机喷洒农药。 邢吴波 摄
“从小喜欢无人机模型,高中毕业时有机会参加了10天的植保无人机培训,对这个行业的兴趣大增。”陈金浩回忆,2019年5月面临毕业实习,他就打算回家创业,把精力投入在植保无人机作业领域。
陈金浩的决定得到了父母的支持。父母拿出10万元(人民币,下同)启动资金,为儿子购置了植保无人机及一系列配套设备,还帮助儿子宣传、承接业务。
据了解,以前农户用喷雾器手工打农药,一天最多作业20多亩地,而植保无人机作业不受地形限制,具有高效、便捷、安全等特点,一天正常作业300到500亩。
花木大户吕华飞已经多次请陈金浩使用无人机为花木进行病虫害防治,“以前人工打药对身体不好,全身都会被药水喷个遍,药水还会有浪费,现在用无人机打药,不仅半天时间就打完了,而且很安全。”
虽然植保无人机具有诸多不可替代的优点,但1年多的创业途中,因为农户对新技术的不熟悉和不信任,起初很少农户愿意把“一亩三分地”交给陈金浩。
“看似是简单的植保作业,但前期除了设备和人力投入,最关键的需要业务量。”陈金浩坦言,植保作业视难度、面积等具体定价,如低矮经济作物是每亩8至10元,高大的花木果树因作业风险高,每亩需要25至35元。然而起初业务量很少,他甚至想过放弃,随着部分农户尝试并且感到效果好之后,就有“农户带农户”的良性循环出现。
如今农忙时节,只要不下雨,勤奋的陈金浩每天时间都是排满的。“农业还是要靠天气的,就喷农药来说,雨天、高温天都不合适,所以农户对植保时间要求也很高。我曾经最早4点钟起床赶去农田,到农田天刚亮,我就开始一天的作业了。”
白天与太阳赛跑,晚上与农户交流、承接业务,陈金浩乐在其中。他说,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路上,离不开科技和年轻人的助力,如今他尝试将植保作业拓展至农田规划、作物监测、农事管理等农业各个领域,还计划着组建一支专业化团队深入耕耘这份事业,带动当地农业提档升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