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0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同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在瑞士苏黎世举行会晤。这次会晤是在9月10日两国元首通话之后的又一次战略沟通。从结果看,会晤达到了预期效果,双方就中美整体战略关系以及共同关心的一系列国际与地区问题交换意见、增信释疑,推动两国关系重回健康稳定发展的正确轨道。
不难发现,虽然拜登政府将对华关系定义为“竞争”,但这并不意味着美方已经放弃了对华接触。当然,这种接触较之以往有显著区别,而中方对于与美方接触也有了不同的看法与期待。双方在认知和实务上的共同变化或将促使中美关系进入“再接触”的新阶段。
对于美方而言,拜登政府设想的是一种“从实力地位”出发的接触,其本质仍是一种居高临下的“优越感”“霸权感”,体现在此前国务卿布林肯自信地将处理对华关系的方式划分为 “竞争、合作、对抗”三个方面。然而,拜登政府在与中国打交道的过程中逐渐发现,中美关系的定义权并不完全掌握在美方手中。无论是此前的安克雷奇对话、两国经贸团队沟通、常务副国务卿舍曼和气候特使克里访华都体现出美方需要对华接触与合作、希望避免与中国冲突的真实想法。换句话说,拜登政府涉华团队并不具备在对华政策上清晰实施“三分法”的能力。
对于中方而言,“再接触”意味具备了与美国博弈和周旋的底气和智慧,也表明接触的主导权不在美方。经历了“特朗普冲击波”后,对于拜登政府可能或者已经发起的对华打压,中方早已心中有数、了然于胸。同时,只要美方是抱着诚意而来,中方的大门都是打开的,对于美方的建设性举措,中方的态度也都是欢迎的。但美方必须清楚,中美关系的本质不应当也绝不会由美方单方面定义,中美元首通话、中方向美方提出的两份清单和三条底线都体现了中方的正面引导作用。通过这一轮的“再接触”,美方已经意识到中方绝不会跟随美国的对华政策起舞,也更加清楚中方的底线和利益所在。
中美双方都不会指望通过一两次“再接触”来彻底扭转美国当前的对华战略认知和战略定位,美国政府对华战略竞争的路线在短期内不会发生根本性扭转。然而,面对这样的美国,中美关系也并不会落入“一事无成”的陷阱。两国不仅有能力避免对抗,也有责任在双边关系、地区热点、全球治理等问题上携手合作。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中国更应思考在新形势下如何应对美国来势汹汹的战略竞争。不可否认,拜登执政后升级了对华竞争,采取了更为精巧的竞争策略,面对美国政府“巧实力”和“亚太再平衡”的2.0版本,中国应当对中美关系有更加清醒和理性的判断。中美之间对话总比对抗强,厚积薄发、抓准机遇可能是两国关系向前发展能够谋求的现实路径。中美关系的大厦不是一朝一夕建成的,推倒这座大厦更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而中美的“再接触”将为未来更高更坚实的大厦添砖加瓦。
(来源: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