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朋友圈中投放的执行悬赏令推送。江干法院 供图
中新网杭州6月15日电(郭其钰)“雷霆出击,莫存侥幸;打击拒执,举报有赏”。近日,一则杭州市江干区人民法院的广告出现在王某的微信朋友圈里。以往朋友圈各种商业植入广告目不暇接,但收到法院的广告推送还是第一次,王某点击查看,发现推送的内容是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其中一位还是向他借过钱的熟人。
针对部分被执行人规避执行的情况,2019年9月,江干法院试运行微信朋友圈悬赏,即运用微信小程序,在失信被执行人活动区域的微信朋友圈投放执行悬赏令。通过嫁接微信小程序,探索建立了“大数据+执行”背景下的提高生效裁判自动履行率、打击拒执行为双向模式。
据了解,根据失信被执行人可能活动的区域信息,使用相关投放算法,被执行人的朋友圈出现相关悬赏信息的概率达90%以上。如江干法院执行悬赏令上线伊始,收录了152件执行案件,包括涉案人员355人,涉企业113家。
“微信朋友圈曝光的失信被执行人信息,多出现于被执行人亲朋好友的圈子,人情社会的关系复杂又微妙,上了‘黑名单’的被执行人总觉得在亲友邻居面前抬不起头来,这样一来,督促其自动履行的效果也就达到了。”江干法院相关负责人说。
针对执行悬赏令是否触及当事人隐私,上述负责人表示,执行悬赏令的上线和运行就是基于科学保护隐私的前提。从大数据筛选出失信被执行人经常活动区域范围,到模拟微信好友动态定制悬赏令,再到实时传播,一系列过程均由后台自动运行,且依托数据屏障实现,相关数据不得人工读取,确保当事人信息及隐私安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