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特快:美国“超级大炮”究竟是干嘛的?

观察者网

text

【文/ 席亚洲】

最近,美国陆军首次展示了他们的超级远程大炮模型,代号“战略远程加农炮”(SLRC),据称射程可达1600公里。

根据这次展会上公布的说法,这种超级大炮的主要用途是:"降低区域拒止\反介入作战的效能,为联合军种行动创造机会窗口。”按计划这种大炮以炮兵连部署,每个连装备4门炮,作战的方式是“将密集的火力投射到战略性的距离”。

那么我们就可以为这种超级大炮大概描绘一个使用场景。

在发生冲突的时候,各种远程反舰导弹和精确对地打击导弹开始进入阵地,准备攻击美国航母和军事基地。此时,部署在前沿地区的这种大炮,就根据侦察监视获取的信息,只要看到敌人导弹发射车停下来就开炮。如果它的射速能达到接近于常规火炮的水平,就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齐射十几发到几十发弹丸飞向导弹阵地。

“超级大炮”模型,旁边的M109A7\A8的模型可能与之并非相同比例尺

此时,导弹只能是要么紧急撤收,转移阵地。因为反导系统要拦截十几发到几十发密集来袭的弹丸很难,于是只能撤收转移阵地。

按照理想的状态,这些炮兵单位可以在美国强大的侦察监视系统支持下,用连续而猛烈的火力,逼迫对手的导弹不断转移,无法发起攻击。这样一来,就可以为航母和空军部队的作战争取“机会窗口”。

换句话来说,这就和现代陆军炮战中,用一支保持机动的,先进的自行火炮单位不断压制敌军炮兵火力一样。

当然了,这上面说的也只是美国陆军提出的一个概念性的、理论上的、一厢情愿的想法,既没有对技术、成本上的可行性进行严谨论证,也没有考虑双方更进一步的对抗情况……和之前美国海军设想的用舰载无人机来炸掉反舰弹道导弹的想法一样,非常一厢情愿。

从目前展示的模型来看,这种“超级火炮”不大像是之前美国陆军实验室进行过不少宣传的轻气炮。

轻气炮的原理实际上就和高超声速风洞差不多,它是由一粗一细两根管子组成,两根管子之间有个锥形的过渡段,较粗的这根管子里会装填发射药、活塞和轻气工质,发射药爆炸推动活塞,活塞推动轻气工质,工质通过锥形过渡段流向较细的管子,就能够将较细这根管子里面的弹丸发射出去。当然在用于高超风洞的时候,就没有这个弹丸了,而是将测试模型放在较细这一段管子当中 ,来经受被加速后的气流冲击。

理论上,轻气炮可以将弹丸加速到高超声速,甚至十几倍、二十倍声速都有可能——但是呢,从上面这个描述,以及美军此前进行轻气炮测试的样炮,明显和这次展示的“超级大炮”不一样。

列车长认为,至少现在这个模型上看,美军的超级大炮是一种采用火药发射的,低初速,大口径的无后坐力炮。此前美国陆军有官员接受采访的时候也确认了超级大炮初速不高的推测。

“战略远程加农炮”宣传图板

我们知道,在从地面发射火箭的过程中,消耗燃料最多的阶段,就是刚刚发射升空这一段,这个玩“坎巴拉”的各位肯定都熟。

所以在第一级火箭上省钱也是一个常见的设计思路,比如用固体助推器啊,用捆绑式助推器啊,甚至近几年还有美国公司提出可以用锂电池加热水蒸气喷射的水火箭……

而美国的这个大炮,实际上就是一个可以重复使用的“第一级火箭”,用来把带着第二级发动机的炮弹发射到预定高度、速度,这样炮弹就可以做的更小,更廉价了。

类似的原理,其实我们更熟悉的是RPG-7火箭筒,它的发射筒本身就是一个无后坐力炮,而弹丸被发射出去以后,上面续航发动机启动,再继续飞行。

让我们想象一下,如果把我国航天科技集团的A-200火箭炮——它采用二级火箭设计——拿过来,取消它的第一级发动机。

然后把火箭炮的定向管,改成一条电磁加速轨道,把第二级火箭和弹头一起发射出去,使之达到与第一级火箭脱离的时候同样的高度和速度……

结果呢?我们就获得了一种射程200公里的超级电磁大炮……我们再把电磁加速轨道换成一门低速无后坐力炮……于是我们就得到了一个小号的美国“超级大炮”。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得到另一个推断,美国这个大炮要达到1600公里的射程,口径不大可能只有类似远程火箭炮的三四百毫米,可能要达到600、800毫米甚至更大。所以这个模型和它旁边摆的M109A7\A8的模型,可能不是一个比例的。

2018年,我国媒体报道提到,我国火箭炮专家韩珺礼正在与马伟明院士合作,研制电磁加速火箭炮,可以使得火箭炮的射程、弹头重量等方面的性能得到较大的提高。

实际上,这和美国陆军的“超级大炮”概念高度相似——只不过美国采用的是无后坐力发射原理,而我们用了更先进的电磁加速原理。

如果A-200火箭使用电磁发射,那么只需要做到现有长度的不到三分之一就行了

未来如果超级大炮和电磁加速火箭炮都做出来,大家或许就能看到两者究竟谁更先进实用了。

另一方面,如果从射程和使用、部署方式上来看,美国的“超级大炮”,实际上是对位于我们的东风-16、17和东风-21导弹——那么这里就涉及到,“超级大炮”到底处于一个什么“生态位”的问题了。

我们知道,美国陆军2018年成立了一个新的“远程精确火力”办公室(咱们下面就叫它“远火办”),专门负责陆军的战役、战术精确打击的“创新技术”发展。

这个项目的本质呢,就是美国陆军想把以前完全“外包”给空军和海军的,150公里以外的远程精确打击能力啊,给收一些回来。

在战术导弹和中程导弹这个方面,远火办目前最接近成功的项目是雷西昂公司的“纵深打击”(Deepfire)导弹,这种导弹尺寸比老的ATACMS更小,但射程更远,可达500公里。

纵深打击导弹尺寸虽小,射程却可达500公里(初期阶段300公里,未来型号将达到500公里)

射程500公里的“纵深打击”导弹(最右)尺寸还没有爱国者2导弹大,美军计划用它来封锁第一岛链关键海峡出入口,所以要具备反舰能力——只是由于相关领导“拍脑袋决策”,要求这种导弹使用“鱼叉”的引导头,结果其研制工作进度已经明显滞后……

除了它之外,“远火办”另一个重要项目是“远程高超声速导弹”(LRHW),它的射程达到了3000公里,和咱们的东风-26针锋相对。

那么,这“纵深打击”导弹,射程500公里,可以放在第一岛链封锁各个海峡;“美版东-26”,射程3000公里,可以放在关岛打到中国沿海,那中间这怎么办呢?

超级大炮就是针对这个生态位设计,它的射程涵盖从几百公里到1600公里以上,正好可以部署在第一岛链往中国沿海打。

不过这个射程的导弹,研制难度其实不高,美国空军前几天也进行了一次使用靶弹改的中程导弹试射,射程1000公里,明显是来抢生意的。

而即使在美国陆军“远程精确火力”办公室里边呢,这块肥肉也有人盯着——就是国防部先进计划局(DARPA)的“战役火力”(Opfire)项目。

这种导弹技术可比超级大炮先进多了,首先它的导弹尺寸很小,可能和俄罗斯“伊斯坎德尔”差不多大,一辆发射车能拉两发。而且它采用高超声速滑翔技术,射程范围很大,可以覆盖从1000公里到3000公里——也就是说,下可以取代“超级大炮”,上可以取代美版东-26……

照最初计划呢,opfire项目和超级大炮啊,美版东-26啊,不是同一代产品,不构成竞争。opfire是远期项目,可能要十几二十年后才能研制成功。而超级大炮啊,美版东-26啊,应该是最近三五年就要成功的。

可是……最近美国空军因为缺钱,取消了“三军通用高超声速”导弹空射型(HSCW)的开发,转而集中精力推进技术水平更高,接近于东风-17导弹的ARRW导弹的研制……原本计划中,ARRW是和Opfires一样的“下一代产品”……

空军都这样了,那你说陆军会不会……别的不知道,前几天陆军已经把复活“陆基战斧”的项目给砍了祭国会老爷了……

Opfires发动机试验的消息前几天DARPA发了出来,远火办当然有点着急

正是在这种山雨欲来的背景之下,前几天,DARPA刚刚宣布Opfire项目测试成功,要进入下一阶段研制,陆军实验室立马赶紧展示“超级大炮”的模型……这用意……是不是就很明显了呢?

说到底啊,这都是“美国特色的体制问题”闹得啊!

从技术角度来说,在现今的Opfires导弹已经出现的情况下,超级大炮很难说是一个很有远见的项目,因为它的炮弹说到底就是个弹道导弹,和高超声速滑翔这类技术还是没法比啊。

“天钩航母”

或许,它最可能的命运就是和上世纪80年代美国诸如“天钩航母”、“波音747发射巡航导弹”这类方案一样,在热闹一阵后,最终被归入“未曾实现的奇思妙想”中,去让后人感慨“啊,那真是个疯狂的时代啊”……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