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西会见完匈牙利外交与对外经济部长西雅尔多之后,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于8月25日踏上了欧洲之行的旅程。这标志着在中欧建交45周年之际,双方正在逐渐重启原本设定好的各项线下议程。而继杨洁篪出访新加坡、韩国之后,中国外交也正稳步恢复“面对面”外交进程。8月24日,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宣布,应意大利外交与国际合作部长迪马约、荷兰外交大臣布洛克、挪威外交大臣瑟雷德、法国欧洲和外交部长勒德里昂、德国外交部长马斯邀请,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将于8月25日至9月1日对意大利、荷兰、挪威、法国、德国五国进行正式访问。
王毅此次欧洲之旅足迹将遍布南北中欧,这是中国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控制之后中国外长的首次正式出访,同时也是王毅今年第二次赴欧。2月13日至15日,他曾应邀赴德国出席第56届慕尼黑安全会议并与德国外长马斯共同举行第五轮中德外交与安全战略对话。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表示,此次访问首先说明了中欧关系的重要性,释放出最为关键的一个信号是中欧之间的各项进程正在重启。从到访国家的选择来看,首先到访是意大利,中意之间有“一带一路”备忘录的合作,此次在疫情之下双方也有诸多协调,可以为接下来几站打好基础,营造好氛围。崔洪建分析认为,王毅此行覆盖南欧、北欧、中欧,不过却没有近来美方活动最频繁的中东欧地区,其中考虑值得探究,中美在欧洲有一丝竞争的意味在。如果欧洲能够保持像它自己所说的“战略自主”,世界朝多极化格局发展的方向就会清晰,战略态势就会更加平衡。
继续推进被疫情打断的重要政治议程
据赵立坚24日介绍,中方期待通过此访达到三个目标:一是共同落实好中欧领导人共识,积极推进双方重要政治、经贸议程。二是同欧方就应对疫情、稳定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深化合作,进一步探讨在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新兴领域的合作。三是对外共同发出维护多边主义、完善全球治理的一致声音,为世界和平、稳定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今年是中欧外交的“大年”,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即便如此,中欧之间通过视频、通话等方式保持着经常性沟通,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第二十二次中国-欧盟领导人视频会晤于6月22日成功举行。
据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张明大使此前介绍,疫情虽然改变了双方交流的形式,但没有削弱双方加强沟通的意愿。两场会见会谈都超过原定时间。习近平主席同欧盟两位主席的会见安排原定40分钟,实际进行了两个小时。此外双方也在这次会晤期间达成重要共识,共同致力于在2020年内达成中欧投资协定。
按照原来计划,中欧原定于9月在德国莱比锡举行中欧元首“1+27”特别峰会,眼下特别峰会是否能够尽快举行以及以何种方式举行成为各方最为关心的话题,而作为会议承办方和欧盟轮值主席国,德国对此尤为关注。此前,张明大使也表示双方领导人都有保持沟通的强烈愿望。一旦客观条件允许,双方领导人将尽早实现面对面交流。
崔洪建认为,王毅此行会与欧洲国家探讨相关话题,“现阶段中欧双方都对重启原定于今年9月在德国莱比锡举行的中欧峰会抱有积极态度。不过,现阶段中欧在恢复人员交往的问题上存在不对称,而这本身就是重启峰会、开展工作协调的先决条件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十七年前非典疫情尚未在国内完全结束时,最先来到中国访问的就是欧洲国家的代表——时任法国总理拉法兰。据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前会长杨文昌回忆,“那时大家都惧怕病毒,一些国家的领导人原定访华计划都取消了,但是拉法兰总理依然决定要按期来访问中国。”
而现在,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数据显示,包括法、德在内的一些欧洲国家,疫情均已出现反弹迹象,这使得王毅此行与拉法兰当年有一些相似。崔洪建认为,非典疫情时拉法兰的访问,当时让中法关系急速升温。我们都说“患难见真情”,设想一下如果下阶段欧洲疫情仍不能完全稳定,我们就应该权衡此时此刻举行线下会谈的利弊。王毅此行已经释放了一种信号,如果要进一步建立中欧互信、发展友好关系,我们要考虑是否要冒一定风险开展线下交流。
将多边主义共识转化为具体合作
前一阶段,美国已经开启了同欧洲国家的线下互动,美国总统国家安全顾问奥布莱恩于7月初访问法国。国务卿蓬佩奥也已经先后两次共访问了欧洲六国。
蓬佩奥到访每个国家几乎都要谈及5G话题,在数字经济等高科技合作问题上向欧洲国家施压,试图迫使这些国家在具体事务上选边站队。在美方个别政客不断挑唆施压的背景下,与欧方进一步探讨在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新兴领域的合作也将是王毅此行的重点内容。
今年2月,欧盟委员会发布了欧洲数字战略,承诺通过增强欧盟企业及公民数字能力建设、善用技术巨头市场力量及挖掘信息通讯技术可持续发展潜力,实现“技术为民”。据驻欧盟使团经商处此前介绍,该文件着重四大方面:锐化政策工具、“狩猎”巨头、强化设施“联通”、推动数字“环保”。
另一方面,欧洲国家现在普遍处于规划本国未来5G网络建设的重要阶段,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企业能否受到公平公正市场待遇,摆脱政治影响也受到关注。
“宏观的战略对接以及具体的华为事务都会成为王毅此行关注的话题”,崔洪建指出,“中欧之间的数字合作并不等同于华为问题。在华为问题上中方应该有所针对,对于一些立场上倒向美方的国家不必再过多浪费口舌,而应该把精力更多放在尚在摇摆的国家,向他们说明与中国公司开展数字经济合作的利害关系,了解他们的考虑。再者就是往远处看,从宏观政策角度研究中欧之间如何在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领域合作。同时也应明确,特定国家如果不选用华为技术,也不应因此给它打上标签,我们同样需要与这些国家继续开展合作,考虑怎么把大的环境做好。”
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美国似乎已经成为了中欧互动时客观存在的“第三方”。美国个别政客近来一再试图将欧洲绑上自己的战车之上,这点已经遭到了欧洲方面的驳斥。
6月14日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在欧盟官方网站发文,欧盟不会在中国与美国之间选边站队,也不会和美国一起来反对中国,欧盟外交侧重多边主义与合作,虽然会有挑战,但我们必须学会以“欧洲人的方式”来处理对华关系,拥有更多“战略自主”。
在拒绝被美国“绑架”的同时,欧洲国家同时也抱有对于中欧关系的更高期待。据欧盟官网信息显示,博雷利在同王毅共同主持第十轮中欧高级别战略对话时就曾表示,欧盟对华关系已经到了双方应该做出重要承诺的时间节点,欧盟不能再简单地以过去一贯的策略对待中欧关系。博雷利呼吁制定“中欧合作的重大积极议程”。
近来的一个具体案例可以证明中欧有着对外共同发出维护多边主义、反对单边主义的共识。此前蓬佩奥致函联合国要求重启对伊朗“快速恢复制裁”机制,遭到了中国明确反对,而截至8月21日,联合国安理会15个成员国中13国已致函反对美方动议,其中就包括法国和德国。
崔洪建认为,多边主义是中欧之间在国际事务中比较明确的共识,我们需要探讨的是如何更有效地共同坚持多边主义,使它成为一种规则或者机制,将共识转化为行动和具体的合作,在这方面我们也需要进一步了解欧洲国家对于坚持多边主义的期待到底是什么。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