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正在阿富汗打败仗,塔利班在打胜仗

亚太日报

text

作者:郑旭初

上周,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美军将继续向阿富汗增兵,他这样说道:“美国人已经对没有胜利的战争感到厌倦。”他说得一点没错。而导致这种厌倦情绪的是大多数美国人仍然认为只要美国在阿富汗再坚持久点的话,那么这场战争最后总有胜利的一刻。这种想法误解了阿富汗冲突的本质。

自从塔利班在2001年底被推翻以来,美国及其盟友面对的战略核心问题便是如何定义这场战争的胜利:这场战争该怎么结束?要更好地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明确“这场战争”具体指的是什么。虽然发生在阿富汗的战争涵盖了许多层面,但这绝不是一场有明确胜利标志的战争。美国《外交政策》杂志认为,在阿富汗发生的战争是一场美国武装执法行动。

于是,美国安全部队在阿富汗通常要做的是从战场收集证据:武器、打光了的子弹夹、自制炸弹的碎片、文件、手机、爆炸残骸的化验等等。为什么要做这些?因为如果没有证据,就没法在阿富汗当地的法院定罪,那么涉嫌的反政府武装人员就可以顺利脱罪(更常见的情况是他可以在审判前拿钱买通守卫逃走)。

这就是国家内部执法行动与国家间“传统”战争的最大区别。设想美国在海湾战争时期还要没收敌军坦克拿去审讯,或是在敌对阵营里搜索空弹夹放入证据袋,那可谓荒唐至极,因为在那种情况下敌人不是罪犯。

这种国家内部与国家间战争的区别不难理解。所以真正令人惊讶的是,美国人居然忽视了这种区别而去期待发生在阿富汗的内部冲突能有最终的胜利。

在一个国家内部,每个人都明白警察执法是持续的活动,为的是始终维持秩序。但这样的胜利时刻在阿富汗永远也不会到来,所以美军的目标只能设定为达成并维持相对的“稳定”,而“稳定”也只是一个临时的状态。

阿富汗的冲突在历史上就可以被视为武装执法行动。例如,英国曾在现巴基斯坦与阿富汗边界的法外之地“西北前线”,试图向叛乱的普什图人进行武装执法。在1849至1947年之间,几乎每年都需要大规模部队去镇压骚动。

仅在1900年前,就有60场如此的行动。1897-1898年,为了镇压一场普什图部落的叛乱,英国派出了44000人的部队——创下了当时英国向亚洲派出部队人数之最。但是这场行动没有在战争史上留下什么痕迹。那年的行动仅被简单地称为帝拉赫战役。最为关键的是,该地区武装执法持续了长达一个世纪最后也没有结束。1947年只是英国人撤离的时间。直到今天,仍有成千上万巴基斯坦部队在那片部族地区戒备。

总的来说,认为阿富汗战争能够取得“胜利”是种误导人的观点,因为这把常规战争的语言套用到国家内部冲突,而内部冲突的结果通常是用相对的稳定度来衡量,而不是决定性的胜利。当然,内部冲突有时候也会有决定性的胜利,通常发生这种情况时,反政府武装的力量足够强大到能够武装起一支常规部队,这样一来便打破了常规战争与内部战争的边界。

这也就意味着,塔利班需要在阿富汗从游击部队发展成一支常规部队,这样才能攻打并占领大城市,但这样就会冒在战场上被正面击败的风险。塔利班是不可能完成这样的转变的,因为他们在传统战中很有可能输给由美国撑腰的阿富汗政府军。塔利班的决策层绝不可能重复过去游击队犯下的错误。后者在攻占阿富汗的过程中从游击队发展成了常规部队,最后在1989年于贾拉拉巴德战役中被由苏联支持的阿富汗军队击溃,当时的阿富汗政府也凭这场大胜得以巩固政权直至1991年才下台。

《外交政策》认为,美国正在阿富汗打败仗,而塔利班在打胜仗。但令美国人感到庆幸的是,虽然美国没法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但塔利班也不能,因为只要美国还留在阿富汗,塔利班就不可能发展出常规部队。

美国长期在阿富汗驻兵的目的之一就是使塔利班认清他们绝无胜算,并最终拉到谈判桌上。但不管最后双方达成什么协议,总体可能还是关于普什图东南地区如何在去中心的阿富汗成为更加自治的地区。

(来源:文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