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鸟过境中国内陆 “能量补给”保候鸟迁飞

中国新闻网

text

山西省新纪录鸟类北短翅莺。 刘璐 摄

中新网太原3月21日电 题:候鸟过境中国内陆 “能量补给”保候鸟迁飞

作者 杨佩佩

随着气温逐渐升高,中国内陆山西迎来候鸟迁徙高峰期。每年此时,大量候鸟按相对固定的鸟道和时间,在野生动物栖息地、迁飞通道及沿黄河、汾河、沁河、桑干河的各重点湿地休憩、取食或栖息。山西作为候鸟迁徙的重要通道,为它们提供“能量补给”,确保其安全迁飞。

21日,成群结队的黑鹳在山西省长治市沁源县境内的沁河上嬉戏觅食。黑鹳是世界濒危珍禽,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被称为“鸟中熊猫”。山西省长治市沁源县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成员赵红兵介绍,沁源县有百余公里的沁河流域,除黑鹳外,还有苍鹭、大白鹭、绿头鸭、中华秋沙鸭等十余种鸟类在此栖息。

其中,苍鹭数量居多,主要栖息在山西省长治市沁源县法中乡水泉村,当地党支部书记孙开胜介绍,十多年前,只来了两只苍鹭,如今来此栖息的数量每年达600余只。村民的保护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人人化身护林员,随时保护它们。

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灰脸鵟鹰。 刘璐 摄

此外,沁源县位于山西省中南部,地处太岳山东麓,是中国天然林保护重点县,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6.7%,居山西省之首。因此,以森林为主要栖息地的鸟类,其种类和数量也在逐年增多。

山西省长治市沁源县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徐靖介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普通鵟、赤腹鹰、灰脸鵟鹰等珍稀猛禽年年来此繁殖。只繁殖于中国华北地区的易危物种褐头鸫,从遥远的东南亚迁徙来此。还有山西省重点鸟类牛头伯劳、黑枕黄鹂、小杜鹃及山西省新纪录鸟类灰林、北短翅莺、红交嘴雀等,在繁殖期数量极为可观。

徐靖表示,每到这个季节,沁源县相关部门同“沁源县职工志愿者护鸟队”和“沁源县观鸟协会”组织各种形式的爱鸟、护鸟活动,对多处候鸟习惯停靠的山川、河流、村庄地带进行定点巡查,力保候鸟安全过境,着力打造鸟类迁徙“绿色通道”。

此外,桑干河、汾河一线也是一条重要“鸟道”,每年有二十多种鸟类在沿线的湿地、河道上“聚会”。桑干河是京津冀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在山西境内流域总面积为16767平方公里,流经忻州市、朔州市和大同市。

近日,山西省大同市桑干河国家湿地公园迎来一批春天的“使者”,白天鹅、大雁、灰鹤、绿头鸭等。位于山西省朔州市的太平窑水库同样迎来大批候鸟栖息。

此前,山西省林业和草原局要求各相关部门做好候鸟迁徙期间各项保护和监测工作,加强野外巡护和救助,对发现的伤病个体要及时救助,待其恢复后及时放飞,发现食物短缺及时补充,确保候鸟迁飞安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