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协和医院首批被感染的医护人员如何痊愈?主治医师这样说
2月8日,又有5名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医护人员从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正式出院。至此,已经有14名被感染的医护人员从这家医院治愈出院。协和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周琼是病区的主治医生。
与病毒接触最密集的呼吸科没有医护人员感染,怎么做到?
武汉协和医院是国家首批三级甲等医院,也是此次疫情中武汉发热患者定点医院。此前,钟南山院士在接受采访时曾披露的14名医务人员感染事件,就发生在武汉协和医院。因此,这些患者的发病和治疗状况从一开始就备受关注。十几位被感染的医护人员来自武汉协和医院不同的科室,但和新型冠状病毒接触最为密集的呼吸科,并没有医护人员受到感染。
周琼说,2003年之后是一个非常清晰的节点,让他们意识到防护是很重要的。平时,日常防护他们戴普通口罩。出门诊的时候,因为短时间内会接触很多病人,他们会戴上外科口罩。
生命支持很重要 患者一般一周后进入重症期
2020年1月19日,武汉协和医院专门开辟出一块病区,把本院感染的十几名医护人员集中在这一病区进行治疗。原本在发热门诊工作的周琼开始负责这一病区。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呼吸内科 周琼教授:因为目前没有特别有效的抗病毒治疗,专家组推荐的这些药物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而言,肯定是没有循证医学依据的,都是依据以往病毒性肺炎治疗的经验借鉴过来的。事实上这一批我的同事也是我的患者,他们使用这些药物的有效性等等,都需要我们逐步摸索。
记者 董倩:医生在治病人的时候对病不了解,对自己怎么治也没有十拿九稳的把握,怎么治?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呼吸内科 周琼教授:起码有一点是很重要的,生命支持。因为无论是病毒性肺炎还是细菌性肺炎,营养支持治疗、对症治疗都是必须的。并且越是病毒感染,越依靠自身的抵抗力。我们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它主要是对肺部的损伤,只要咱们把他的肺功能保护起来,给他足够的氧,让他没有缺氧的状态,再把他的心肝肾脾这些脏器保护起来,依靠自身的抵抗力,一段时间他是可以恢复的。
对于这样一种全新病毒,人类对于它来自哪里、准确的传播途径仍在探索,治疗既需要类似疾病的经验,也需要根据患者身体的变化逐步摸索。周琼他们一方面向更高一级的专家请教治疗途径,另一方面查找文献寻求良策,并在治疗的过程中,逐渐了解了这种肺炎的发病规律。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呼吸内科 周琼教授:从目前来看应该起病的一周以后,是这部分病人相对比较难熬的时候,一周之前应该相对都是比较平缓的。一周以后,部分重症病人会表现为肺部的影像学会有增加。那是医生最紧张的时候,也是病人最难熬的时候。
周琼和她的团队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一般在发病一周后进入重症期,但只要挺过最艰难的重症期,就意味着曙光在前。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呼吸内科 周琼教授:我们有四位老师比较重的,现在都过来了都很好。他们就是靠我们这些营养支持,靠一些抗病毒的药物就过来了,慢慢缓解了。病毒本身它最终在身体获得痊愈,就是依靠自身产生抗体,肌体产生足够的抗体,可以对抗病毒的时候,自然就过去了。在这样一个过程中,第一产生抗体需要时间,第二你得保证在产生抗体这个期间,把它尽可能保护好。
恐惧不好意思表达 医务人员患病的特殊心理
既是医患关系,又是同事关系。十几位患病的医务人员和主治医生有着更为通畅的沟通。周琼和每一个患者都加了微信。对于患病的这些同事,周琼理解他们心理的变化。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呼吸内科 周琼教授:我觉得医务人员,可能我们是一个习惯被诉求的对象,因为总有人找你看病,但我们一旦自己成为患者之后,反而有些内心的,比如说恐惧,或者内心的不安,有点不好意思表达出来。他觉得我是个医生,或者我是个护士,我应该表现的比一般人更坚强一点,事实上我觉得对于这种未知的病毒,内心的恐惧是肯定存在的。
记者 董倩:因为就露出一个眼睛,您怎么能捕捉到他的恐惧?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呼吸内科 周琼教授:所以这个微信就很好,他不好意思当面说出来的话,那可以在文字的敲打当中表述出来。我们有的患者同事他会不停地给你发,我这里不舒服,我哪里不舒服等等这些,他对于自我症状的这种描述,事实上也是他内心焦虑的一种表现。可能有些症状从我们临床的角度来讲不是特别有危害,但是他就表现出他的恐惧,或者焦虑。
痊愈出院的医生:“积极配合治疗 没什么好担心的”
刚刚出院的胡耿诚是协和医院消化内科的医生,目前正在家进行居家隔离。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呼吸内科 胡耿诚医生:第一我积极配合,把我自己的感受、身体状态及时向医生反映,第二就是该用的药都用上去了,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了。这个病我个人觉得比SARS要好一些,没有大剂量使用激素这一类东西,从目前来看肺部的病变是可以吸收的,也没有造成大面积的肺纤维化。我觉得它就是一种肺炎,只不过可能它的病源学是不一样的,是我们没见过的。下次再发就相当于见过了,还是这个病,就不会太恐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