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博會”這面“鏡子”照出什么?

亚太日报

text

【亞太日報 周玲娜】日前,第21屆義博會閉幕。5天實現成交額171.73億元,同比增長0.58%;到場專業采購商62099人,比上一屆增長了9.5%。

但記者獲悉,面對全球經濟下滑的趨勢,21歲的義博會并未呈現出青年的朝氣蓬勃,反而略顯疲態。“雖然來自外地的參展商有所增加,但義烏本地參展商、采購商下降,總體來說招商不易。”

“虹吸效應”發酵 資源向上海集聚

義烏市商務局局長王碧榮告訴記者:“受全國經濟疲軟影響,中小企業的參展成本,包括展位費、人工成本等不斷提高。”

在“互聯網+”的浪潮下,受時間、空間、受眾的限制,傳統展會的吸引力正在下降。但網絡有其局限,一些日用消費產品仍需要客戶體驗確認。義博會將“B2B”、“B2C”的模式相結合,展會的功能漸漸由百貨商場向產品展示體驗轉變,并提供了生產商與零售商線下對接的窗口。

但更嚴重的威脅是來自上海的虹吸效應,“上海新建展館是綜合性展館,對周邊采購商的吸引輻射能力遠遠超過義烏,義烏的許多展商都把展位移到上海。”

長期以來,長三角地區的杭州、南京、寧波、蘇州、溫州、義烏就形成了統一認識,在會展經濟方面要與上海協作互動,配合上海。

對策:加大宣傳+政策紅利+企業聯盟

如何才能將“虹吸效應”轉化為“溢出效應”?

王碧榮稱義烏市商務局下一步將從加大宣傳力度、加快推進“義烏試點”的戰略高地建設、加強專業機構合作三方面著手:

首先,商務局將拓展國內外資訊發布渠道,充分利用傳統媒體+新媒體的渠道,通過互聯網技術實現線上線下融合。

通過專題推薦會、數據庫營銷、新媒體營銷等方式,進一步加大境內外優質采購商的邀請力度。

這種線上+線下的模式成本低、效率高,貿易機會也更多。在官網開設網絡會展,并結合實地會展進行同步展示,可強化會展自身的形象、產品和服務。

其次,義烏已獲批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國內貿易流通體制改革發展綜合試點、投融資體制改革試點、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和全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城市。

但記者從業內獲悉,試點在貿易發展的體制、機制方面有待進一步突破,配套措施有待完善。

最后,王碧榮稱義烏將充分利用各類采購聯盟的作用,如長三角超市聯盟、中商聯,組織多層次接洽。

全國會展業的“晴雨表”

展覽行業是一個規模經濟效應明顯的行業。當達到一定規模時,其收益增加的比率要大于展覽生產要素投入的比率,像“義博會”一樣有規模經濟和國際影響力的品牌會展,其興衰對全國會展業都具有啟示性意義。

其主要盈利模式是向展商收取展位費、廣告費,展商則利用展會的大數據平臺積累信息和資源。

因此,“義烏市投入大量資金,借義博會測試市場反應,預測展覽趨勢,對參展行業進行微試、微調。” 義烏小商品博覽會有限公司負責人孫甜介紹了義博會的“晴雨表”和“試金石”作用。

正如王碧榮所言,“義博會在日用消費品領域的意義居全國之首。它不僅是小商品批發采購平臺、電商綜合貿易服務平臺、外貿轉型升級平臺、展會+國際貿易的綜合服務平臺,更是義烏經濟的試金石和‘晴雨表’,甚至引領世界小商品貿易和全國同類展會走向。”

如果說義烏在下一盤經濟轉型升級的大棋,第21屆義博會則是排頭兵。

將“亮點”串成“亮光”

雖然本屆義博會呈現一定的下行趨勢,但也有兩個值得注意的亮點。

一是為采購商、參展客商、與會觀眾提供的一站式貿易綜合服務,這在國內同類展會中是缺乏的。

記者從王碧榮處獲悉,主辦方通過與境內外專業機構合作,組織了九場貿易對接活動,吸引了來自美國、西班牙、意大利、巴西、智利、俄羅斯、土耳其等國家和地區的60余家跨國采購商團組、1500余名境外采購商,由境內外大咖級貿易企業、大型商超采購負責人、著名商協會成員、知名網商企業組成。

同期還精心推出了世界采購商大會;大型商超采購專場、境外采購商系列專場包括五金行業采購專場、家居用品行業采購專場;連鎖超市、電商專場;采購說明會專場。

“對接會給采購商帶來了更多的主動權和雙向增值服務。”王碧榮稱,“這是本屆展會提供給采購商的高附加值。”

二是新媒體時代的品牌微營銷。

義博會給展商提供的服務還體現在“微信預登記”功能和手機端“輕應用”——義博會微站。

據王碧榮介紹,義博會網上和微信預登記的采購商人數逾2.7萬人,同比增長20%。其中,微信預登記超過網上預登記成為最受歡迎的登記方式,同比增長逾40%。6-10月增長迅猛,微信用戶達1.5萬人次,占總登記人數的40%。同時,義博會公眾號后臺開通的留言功能,增加了線上貿易匹配的成交規模。

據孫甜介紹,本屆義博會的專設APP“微站”也廣受歡迎。義博會雖已閉幕,但掌上的“義博會”仍開得如火如荼。

不少展商通過微站的“展商查詢”、“展位預訂”模塊,定期發布展會、參展商和配套服務信息。

后記:

義烏是地處浙江中部的中小城市,在區位、資源、資金、人才方面與大中城市相比缺乏優勢,但具有獨特的城市個性,成熟的產業和市場運作能力,找準了自身定位,規模與國際化程度逐漸提升。

剛滿21歲的義博會活力無限,其歷程與經驗顯然值得同類中小會展城市借鑒。若追根溯源,或是義商“雞毛換糖”的城市精神——務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