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正逐渐成为房地产行业的热门词汇之一。1月2日,集商业、文创、办公、居住等多业态于一体的无锡万科运河外滩二期落成开业,成为城中热点。项目前身为无锡机床厂旧址——作为新中国重型机械第一引擎,它铭记了荣氏家族公私合营的创举、中国自主制造的兴起。万科接过时代的接力棒,践行城乡建设与生活配套服务商的定位,把自己放低、归零,审视如何保护与开发宝贵的城市资产,如何传承与活化传奇的历史印记。
无锡万科运河外滩项目实景
城市更新新解:承担城市与项目蜕变的历史责任
无锡市滨湖区湖滨路11号,京杭大运河边上的无锡机床厂旧址,其前身为荣氏家族的“开源机器厂”。项目总体量约9.3万平方米,包含十栋民族工商业的保留建筑、四栋现代风格的独立商业和一个集中商业以及运河外滩美术馆,沿着运河依次展开。规划打造汇集美术馆、国际服务式公寓、休闲餐饮与娱乐的现代滨水休闲商业区,实现运河景观、创意文化与现代商业融合的城市生活聚集地。
5年前一期改造的老厂房,虽然是文创商业,设计与招商体现出客户极佳的品味。二期的加入,将对整体商业氛围、导流、运营增加更多利好。这个项目没有现成的坐标系,设计团队和运营团队也曾迷茫、焦灼,过度商业开发,以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来换取短暂的经济效益,绝不可取;只做改造出租不做内容,则是低估资产价值。细节体现品质。
如何将新建筑与老厂房原有的建筑融合一体,考验的是设计团队与建筑团队的实力。比如,team+团队负责的运河二期1号楼建筑设计,设计中需考虑新建筑与老建筑、建筑与运河的结合,以及在有限的用地条件下提升原有商业人气低迷的现状,整体打造具有活力的滨水商业和城市生活。
经过多轮定位论证和头脑风暴,team+团队与万科团队最终定下了现在的方案:定位不再以纯文创为主题,而是强调项目应该更接地气、更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为周边社区居民提供更高品质的生活,同时以艺术和创意为一大特色。
主创建筑师李霞在设计上以运河岸边的山岩和晶体为设计理念,与一期较为封闭的红砖厂房延续呼应的是红色砂岩般的山体,面向运河是璀璨透明的玻璃体,除了能将运河美景尽收眼底,同时夜晚的灯光面对运河有极强的标识性吸引人们前往。
同时运用“山川溪谷”的设计理念,在坚硬而又有力量的建筑内部创造流动变化的峡谷空间,使得尺度有限的中庭空间更有趣味,既聚合人流也能吸引人们往上探索,同时满足商铺的可达性与展示性,提高空间的使用效率。设计充分利用地块内及滨河的开放空间,注重打造为人们提供亲子、休闲、艺术体验的场所。滨河的开放空间、空中观景台和屋顶花园的设计,使项目与运河产生对话,也将滨河景观尽收眼底。
无锡万科运河外滩项目实景
二期建成后,既与原有的老厂房很好地融合延续,又为这个项目注入了更复合的内容、更现代的元素、更多元的体验,完成了将历史遗存的厂区融入现代城市生活的重要一步,使整个项目的场所精神再度变得鲜活而有时代气息。
运河边的历史明珠:链接社区与城市的纽带
无锡万科在万科运河外滩项目上的产业生态闭环,有历史传承也有现代灵动。
有效传承,历史文化不必关进静态的博物馆,而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重新出现在公众视野和生活日常,重新焕发生机。前期无锡万科聘请了设计大师隈研吾作为总规划师,完成4.9万平米的工业遗产保护性开发。挖掘城市肌理、取意太湖的美术馆设计,折射了水滴石穿、天人合一的东方哲学。二期新建筑的面世,吸引了更多年轻群体和居民的关注,并斩获了商业建筑创意大奖。新老建筑的交相辉映,更强化了作为城市打卡地的独特气质。而这种气质的养成是持续生长的,是链接社区人群与城市人群的纽带。
城市更新的关键,在于新,在于跟上时代的节奏。面对用户端日益增长的消费体验品质与丰富度需求,无锡万科通过与各商业品牌的深化合作,重塑了运河外滩的功能价值。这是时代趋势与无锡城市消费群体内生的需求合二为一的结果。
引入城市人文空间品牌棉仓,作为旧厂房再设计场景师,将为运河外滩注入更多的文创体验内容。与此同时,优秀内容 IP的导入与生产,如上海国际艺术节社会展示月、国际双年展、TEDX 演讲、青年创意节、音乐会等,做好精神引领。此外,无锡万科还勇当跨界先锋,让不同业态内容进行重组、发酵、碰撞出更闪耀的火花。无锡万科于近期邀请了中国美院教授、G20 艺术家沈毅烈带来《风中之风》雕塑艺术展、青奥彩虹现象缔造者冯且《蓝上之蓝》城市屋顶计划,开启运河外滩新的艺术盛宴。
从一期建设到二期落成开业,运河外滩因为资源的稀缺性、定位的独特性,得到了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被列入滨湖区的重点项目。作为老厂房旧改、大运河开发的典型案例,运河外滩承载着城市客厅,为城市留存回忆、创造未来更多的记忆的历史功能。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